雨 林
周維龍,現任鎮江綠健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經理,“周維龍”牌苦瓜茶商標的持有人。從退養到創業,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周維龍經歷了太多的甘苦。
創業,從6萬元到600萬
周維龍在農業戰線干了三十多年,2001年底因機構改革退養回家。原本可在家舒舒服服安度晚年,但有一份感情讓周維龍難以割舍,那就是與農業、農民打交道幾十年,對農業、農民有感情,不甘心就此退休,總想發揮余熱,在“農”字上搞點“名堂”。
經過多方考察,周維龍了解到苦瓜是人們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特別隨著人們現代食物結構改變,人變胖了,高血壓、高血脂的人變多了,大多數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因此人們需要更多的保健。
憑借一位老農口人的職業敏感,周維龍覺得苦瓜產品市場空間很大,于是,揣著6萬元家底,于2002年初創辦揚中市綠健苦瓜茶廠。
初辦企業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特別是市場在哪里,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為了開拓苦瓜茶市場,周維龍走南闖北,南到海南、深圳。北到沈陽,去北京、上海摸行情,千方百計尋找市場,宣傳自己的產品。
創業的艱辛,周維龍至今歷歷在目。2003年4月,周維龍接到海南某貿易公司一個姓楊的電話,要訂購一批苦瓜茶,再三催促要求去訂合同。接到電話后,周維龍左思右想,不去又怕業務丟掉,去又怕上當受騙。
為了安全起見,通過關系,他聯系到海南省機關江蘇熟人。乘飛機去海南海口,一路上與楊保持聯系,但一下飛機,電話卻怎么也接不通了。
知道情況不妙,先打車到海南省機關招待所,再與楊聯系,周維龍對他說在海南三亞出差。等了兩天不見其人,第三天周維龍請在海南機關開汽車的張師傅(江蘇宜興人)一同去貿易公司。結果一看,2樓烏燈瞎火,人去樓空,再細打聽,這個公司一年之前就倒閉了。這趟差不但浪費了時間,還讓周維龍損失了4000元。
走過8年二次創業的發展歷程,飽含著一路打拼、一路風雨、一路艱辛和數不清的酸甜苦辣。如今,綠健苦瓜茶,已經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作坊,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具有600萬固定資產,產加銷一條龍,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一體化的鎮江市產業化龍頭企業。
發展,創出一個“著名商標”
現在,“周維龍”牌苦瓜茶產品已經成為國內苦瓜茶市場的“硬通貨”,不僅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而且產品連續兩屆被評為“江蘇名牌產品”,“周維龍”牌苦瓜茶商標電被評為“鎮江知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
說起這段歷程,周維龍覺得這個“著名商標”其實是被“逼”出來的。2003年苦瓜茶剛投放鎮江商業城地下超市,由于開始缺乏經驗,包裝外表文字不太規范,被鎮江市有關部門強令停止銷售。
“這是為什么?”憋著一口氣,周維龍在鎮江用了3天時間跑遍整個商場、茶莊,發現其他廠家產品類似的情況很多,但仍在市場銷售,為什么單把自己公司的產品從貨架上撤下來?于是,他上書給當時的鎮江市委書記張衛國,引起張書記的重視,立即指示給有關部門,該部門的同志隨即到公司現場辦公,善意提出包裝整改要求,一個月后重新印制包裝,綠健苦瓜茶在鎮江市場恢復銷售。
后來,由于周維龍的苦瓜茶生意特好,一時間市場造假者風起云涌,這讓他痛苦不堪;更為嚴重的是,一家外地公司惡意搶注“綠健”商標,然后將周維龍告上法庭,這讓周維龍分外難受。痛定思痛。周維龍決定以自己的名字,申請國家商標,徹底解決這一系列糾紛和矛盾。
當這些教訓變成經驗后,周維龍重新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運用現代銷售模式,擴大銷售空間。2003年6月,他建起公司的獨立網站,開始了網上銷售。客戶通過網上查詢,把貨款打到公司的賬戶上,然后根據客戶需求打好包裝。經快件公司送到客戶手中,目前網上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3以上。快速熱情的遞傳服務,客戶十分滿意,招攬了許多回頭客。
打生態牌,創綠色品牌。在申報國家綠色食品過程中,由于開始制定產品標準時不太慎重,產品幾項理化指標與實踐檢測數據結果不相吻合,造成在國家綠辦通不過。于是周維龍六上北京,重新修訂企業產品標準,經過一年多時間,終于在2006年12月底通過國家認證,申請綠色食品終于獲得成功。
以點帶面,擴大覆蓋。產品除在本市已進入超市外,公司還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陽、深圳、烏魯木齊、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窗口。2005年由鎮江恒順國貿上海輝文生物科技代理,產品成功出口日本、香港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贏得出口主動權,周維龍把種植基地從雙新村轉移到豐樂、五一、三茅營房等沿江地區。目前,苦瓜種植基地成為“國家級無公害苦瓜生產標準化示范區”,被鎮江市政府列為“苦瓜制品科技示范園”、“揚中市綠健苦瓜科技示范園”、“鎮江市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
富民,一根苦瓜結出百戶碩果
在新壩和揚中其他地區,提起周維龍,很多農民都非常敬重。因為,周維龍幫助他們找到了創業的好門路,實現了致富的夢。
創業初期,為了嘗試一套科學可行的種植方案,周維龍找到江蘇大學,主動尋求合作,引進無公害苦瓜種植技術,并把此項技術無償提供給農民。
作為一位老農技員,周維龍知道農業種植有市場風險。為了給農民最大保障,周維龍堅決實行訂單收購,在揚中首創了“公司+基地+訂單+農戶”的種植營銷模式,與新壩、三茅、油坊等鎮10個村的500多農戶簽訂了訂單合同。
2004年,周維龍組建成立了苦瓜茶專業協會,以“農業定單”的形式與農民簽定苦瓜種植收購合同,以保護價收購農民的鮮苦瓜,年終實現二次返利,把市場風險留給企業,把實惠留給群眾,確保農民種一畝田苦瓜,有2500~3000元純收入。
在實踐中,周維龍發現雖然家前屋后、庭院內外都可以種植苦瓜,但群眾無技術、無經驗、無市場。為帶領他們致富,周維龍采取了“五統一”的辦法,即:“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提供農用物資、統一病蟲防治方法、統一標準收購鮮苦瓜”,從而讓群眾放心放膽放手發展苦瓜種植。在整個種植過程中,周維龍以協會開展全程服務,舉辦技術培訓班,為農民提供“五統一”服務,即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苦瓜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服務,統一提供農藥,化肥等物資,統一提供病蟲防治方法、統一按標準收購鮮苦瓜。并在生產過程中,指定專人用電瓶車送瓜苗上門,現場指導如何栽植,如何搭架管理。
對此,農戶感到十分滿意,得到實惠。種植大戶陳守章2005年種了5畝田的苦瓜,中間還套種了其它經濟作物,雖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但苦瓜這一項就獲得1.6萬元的收益。豐樂橋5組朱秀風利用屋前屋后空地栽了1株苦瓜,結果收益97.7元。農戶陳紀保利用家前屋后栽種苦瓜3分4厘田,年終獲利1650元。發展庭院經濟,既美化環境,又得到一定經濟收益。2006年帶動400多戶種植苦瓜,年終兌現苦瓜現金收購款20多萬元。農戶滿懷喜悅的心情領取苦瓜款,臉上笑容綻放。
隨著種植苦瓜的群眾越來越多,苦瓜的銷路出現了問題。為了發展好群眾的利益,周維龍又投入200多萬元,新上了苦瓜膠囊生產線,提高了苦瓜深加工水平,生產能力和市場都有了進一步擴大,從而保證了群眾種植的苦瓜都能全部收購,同時還能吸納100多名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到企業和生產基地就業。
在周維龍的帶動下,目前,雙新、豐樂等村發展苦瓜種植的專業戶多達500余戶,每年通過收購苦瓜、提供就業等形式,綠健公司為農民增收200多萬元。
為了幫助更多的農民實現致富夢,2008年,周維龍在新壩鎮豐樂村西一組租地120畝,租期20年,又開始實施下一輪規劃,發展“農家樂”生態園建設。目前已投入資金80多萬,已完成園區溝、渠、路的基礎設施,從浙江、山東、江西引進栽種蜜橘、沙梨、冬棗、獼猴桃等稀有品種,并聘請南農大、蘇州果樹研究所、揚中農林局等單位專家教授作技術顧問,打算用3年時間建成揚中沿江“鄉村游”中的一絕,讓廣大農戶從農業項目中致富,真正實現以特色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夢想。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06年苦瓜茶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受到鎮江市委、市政府表彰,周維龍榮獲鎮江市委、市政府“創業富民”和鎮江老區建設扶貧開發協會“先進楷模”稱號,2007年被鎮江市政府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7月被評為鎮江市第三屆“十佳鄉村優秀人才”,在鎮江市開展的百、千、萬科技興農富民活動中被授予“科技興農富民功臣”稱號,2008年被評為“揚中科技標兵”、“揚中市勞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