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中 純 真
對于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來說,選擇了這個崗位,就意味著努力工作,奉獻自己。就是要把經濟發展始終作為第一要務,就要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盡心竭力為群眾多辦實事,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親近人、知心人。
——鄒雙定
鄒雙定在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已經干了五六年時間,他一直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為村級經濟發展和百姓安居樂業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他身體力行,實踐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群眾中樹立了黨員的良好形象,贏得了所在行政村父老鄉親的信任和愛戴。
在去丹陽市陵口鎮樂善村采訪前,陵口鎮有關部門領導向記者推薦了鄒雙定這位踏實工作的好書記。在樂善村采訪時,該村干部群眾都一致稱贊他“是一點水分也沒有的好黨員、好干部”。
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鄒雙定聽從組織召喚,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到農村第一線摸爬滾打,苦干加實干,以盡心盡責的努力和可喜的工作實績,讓所在行政村的群眾滿意。
通過與鄒雙定的交談,記者深深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在到樂善村工作之前,他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皮鞋企業,且效益很好。作為一個樂善村人,當看到村里與陵口鎮兄弟村相比,差距在拉大,他心里生出要干一番事業,為富民興村作奉獻的強烈愿望。當鎮黨委要求他回村工作時,他沒有向組織討價還價,義無反顧接過重擔。五六年來他在工作中高標準、嚴要求,始終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不圖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一項項工作抓扎實,使樂善村發生了老百姓認可的變化,也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好評。
經過努力,樂善村的各項工作均進入陵口鎮先進行列,條線工作都受到黨委、政府的表彰,鄒雙定連續多年被陵口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
五六年來,鄒雙定為了樂善村的工作天天在操勞,自己的皮鞋廠通常要在晚上回家才能料理,好在他在長期的企業經營中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才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立穩腳跟并有長足的發展。凡是與他打過交道的客商都稱他為“雙強書記”。
今年45歲的鄒雙定,是土生土長的樂善村人,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兄弟姐妹五個,他老三,高中畢業后由于無門路,只好回家務農,樣樣農活干過,還開過拖拉機,飽嘗艱辛。為了出路,1985年他本著“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觀念,到隔壁鄉鎮荊林鎮鞋服廠學做皮鞋,由于心靈手巧,一年后就成了師傅。在荊林鎮鞋服廠學會了做皮鞋的全部手藝,這為他日后創辦自己的皮鞋廠打下了基礎。
轉眼到了198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中國大地吹起,這時鄒雙定萌發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想做個體戶。他取得了新婚妻子的支持,向親朋好友借了5000元錢,在自己老家鄒家村辦起了家庭小作坊——皮鞋廠,經過幾年的奮斗,他成為了萬元戶。
陵口是“皮鞋之鄉”,鄒雙定利用這一資源,1996年成為陵口鎮皮鞋市場第一批落戶的廠家,他投資50多萬元在陵口鎮皮鞋市場建起了5間二層的飛鹿鞋業有限公司。
可以說1996年是鄒雙定這一生真正意義的創業,他當時的夢想就是要把自己的企業辦好。是啊,人一旦有了理想,就有了奮斗的欲望、向上的動力。創業是艱辛的,但鄒雙定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著他的聰明才智,飛鹿鞋業有限公司一步一個腳印。雖然創業路上充滿荊棘,但由于皮鞋質量過硬,所以銷售毫無問題,國內各大中城市都有他的銷售網點。
鄒雙定利用私營企業靈活的經營管理體制,把飛鹿公司辦得紅紅火火。他的40余名職工對鄒雙定十分敬重,這是因為他把他們當作兄弟姐妹一樣看待。在飛鹿公司從來沒有發生拖欠職工工資的事,工資報酬按《勞動法》規定執行;酷暑、寒冬等惡劣天氣,鄒雙定都十分關心員工,逢年過節都有福利。盡管飛鹿公司規模不算大,但鄒雙定一直重視企業管理,公司有一整套管理制度,產品按標準生產,同時他一直不忘按章納稅,正因為這樣,他的企業連續六年被丹陽市和鎮江市工商部門評為“光彩之星”。
當鄒雙定的企業辦成以后,他一直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這些年來為樂善村的各種公益事業,鄒雙定捐獻了五萬余元。
2001年1月,鄒雙定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2004年他以全票當選為樂善村黨支部書記。
樂善村是個經濟薄弱村,是與原王莊村合并的大村。面對這一實際狀況,鄒雙定沒有灰心喪氣,他以為民為己任,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舍小家顧大家,把滿腔熱情獻給了樂善村的穩定發展。
這五六年來,鄒雙定做到了兩點,第一點,較好地完成了上級黨委、政府布置的各項任務,多項工作被評為先進集體;第二點,為樂善村的穩定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對全村百姓盡到了責任和義務。
一個行政村,往往就是一個“小社會”,村支部書記就是這個“社會”的主心骨。鄒雙定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兩委一班人堅持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村”作為工作重點,尤其是始終抓住穩定發展這個“牛鼻子”不放。
鄒雙定帶領一班人在五六年時間為樂善村做了這么許多實事,如建設村支部、村委會新辦公大樓,建設老年人活動室,有線電視人戶率100%,新建籃球場、水泥路,新裝了路燈等等,總投入達到了1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