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跨國公司第三季度的機構流失現象大大改觀,流動指數驟降至30%
毫無疑問,跨國公司們仍然押寶于中國重歸繁榮,其背后是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2009年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18.1萬億,環比新增1187.54億元,新增幅度創近9個月來新低,相比7月新增外匯占款2205億元則大幅下降近50%,但值得欣喜的是,外商直接投資環比則呈現增加態勢。
在經歷連續10個月的負增長之后,中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同比增速終于在8月份開始轉正。9月15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實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為74.99億美元,同比增長7%,一舉扭轉了FDI連續10個月下滑的局面。
本刊以北京為樣本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第三季度,跨國公司雖然仍然面臨著動蕩和不確定性的境況,但相比于第二季度,流動指數略微下調。
根據我們編制的“外企員工流動指數”——指數變動以百分比顯示,如果數值越高,說明變動狀況越劇烈,人員流失情況比較嚴重,或者是需求市場不佳,人員增加緩慢;數值越低,說明變動幅度比較小,人員需求呈現上漲趨勢。(200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外企流動指數發布請見本刊2009年5月號、7月號)
如圖一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跨國公司在北京地區的人員變動指數為83%,相比較于第二季度,出現了企穩態勢。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人才流動還沒有較大恢復,但是企業招聘凸顯出儲備人才的味道。

在我們的采訪過程中,一家德國醫藥企業的人事總監透露,該公司自2009年以來,對于中高端人才有著極其旺盛需求,主要原因來自于公司總部對于中國區加大投資戰略的確定。因此,人才流動的高變動率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了市場供需的活躍性。
從總體上看,2009年第三季度,跨國公司在北京地區的人才需求量,出現了增長趨勢。根據統計,第三季度的新增員工總量為4萬余人,相比第二季度增長了17%,其中8月份的新增量近2萬人;在人員流失方面,今年第三季度,跨國公司在北京地區的員工縮減總數為35000余人,比第二季度增加了15%。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跨國公司在人員使用上出現了一些新跡象,即提高了實習生的數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員的流動速度。
在今年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7月22日發布的《世界投資前景調查(2009-2011)》,接受調查的241家跨國公司在FDI目的地選擇上,中國仍然成為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其次分別是印度、美國、俄羅斯和巴西。

在我們的調查中,2009年第三季度,跨國公司出現了投資回流現象。根據我們編制的“外企流動指數”,如圖三的“2009年(1-9月)外企流動指數”以及如圖四的“2009年跨國公司流動指數”,跨國公司的機構流失現象出現了樂觀局面,并且呈現下降的態勢,尤其是進入2009年7月份以來,機構流動呈現拐點,這也使得第三季度整體流動局面大大改觀,該指數僅為30%,這意味著新增企業和撤離企業的比例為3:1。
比如在中國擴張速度一向不算太快的沃爾瑪,今年開始瘋狂擴張,僅截至今年9月,其新開店數量已經達到35家,較之往年年平均開新店10多家到20多家,其今年的擴店速度起碼提升了40%以上。分析表示,全球經濟復蘇的趨勢,使得跨國公司巨頭們補充了元氣,并擁有了進一步擴張的野心,這也使得他們具備了再次擴張的資金實力。大部分的跨國公司都表示加大對于在華市場的投入,并積極在如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從圖四的數據看出,2009年第三季度的外企流動指數僅為30%,震蕩幅度遠遠低于第二季度的75%,與2009年的第一季度流動情況接近。業內人士分析,進入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企業的流動情況有所減弱,主要的流失原因來自于:一是企業并購,二是企業為節約成本而收縮業務地域范圍,導致一些數量不多的分支機構的關閉。
盡管世界500強在華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子及通信設備、機械、交通運輸設備、化學制品等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的行業。但從我們的調查數據匯總顯示,如圖五,2009年第三季度,消費、傳媒以及房地產等人員密集行業的新增人員最多,占到了外企總體新增人員的30%。

相比較2009年于第二季度,能源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在第三季度出現了迅猛漲勢,而被人們視為熱門的金融和IT行業,在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量分別為10%和15%;在2009年上半年需求最旺盛的醫藥行業仍然是最熱門行業之一。
中國新時代 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