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北宋末年禍國殃民的奸臣。施耐庵在《水滸傳》中說,高俅本是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經人介紹,到東京投奔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不愿收留高俅,轉薦給小蘇學士。蘇學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又把他推薦給了駙馬王晉卿。高俅在王晉卿府結識了端王趙佶——也就是后來的徽宗皇帝,此后青云直上。
小說中的小蘇學士,就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學家蘇軾。事實上,據《宋人軼事匯編》記載,高俅原本是蘇軾手下的一個小書吏,他寫得一手好字,蘇軾很欣賞他。宋哲宗親政后,蘇軾請求外任以避朝廷黨禍,就把高俅推薦給翰林學士承旨曾布,曾布沒有接納。蘇軾又將他薦給駙馬王晉卿。王晉卿是端王趙佶的姐夫,二人來往較多。高俅便因此有機會認識了趙佶,從此飛黃騰達。可蘇軾此后卻連遭貶謫,先是由知府被貶為英州(今廣東省英德市)知州,還沒到任,又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于惠州,沒過多久,再被貶為瓊州(今海南省瓊山縣)別駕,居住在昌化軍(今海南省儋縣西南),過著“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的艱難生活。直到徽宗即位,蘇軾才遇赦北歸,不久死于常州。施耐庵在小說中隱去蘇軾的名字,只稱小蘇學士,應該是不想讓一個人人敬仰的藝術天才和一個人人唾罵的奸臣聯系在一起吧。
蘇軾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手下的這個小書吏,在他死后會出將入相,地位遠遠超過了他;更不會想到他會干出那么多專權誤國的壞事來。不過,他倒是不忘舊恩。宋人王明清《揮麈后錄》說:高俅始終對蘇軾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蘇軾的獎掖之情,每當蘇軾的子孫親友來京師時,他都要親自撫問,贈以金銀財物,以周濟其貧。
高俅是北宋末年人人切齒的奸臣。不過,從這點看來,高俅沒有忘恩,總算還保留著些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