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亞洲國家圍繞著對美、對華外交出現不少新思考。各種議論莫衷一是,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力量增長太快,成為持續牽動地緣政治的因素。周邊一些國家感到不安,整個地區政治氣候敏感且微妙。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周邊國家,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想法,就是用其他力量或者力量組合來平衡中國的力量增長。
這種想法符合西方通行的現實主義外交理念,也是以往世界政治中最司空見慣以變應變的戰略實踐。但必須看到,如今的東亞如果過多強調對中國的平衡或制衡,會不利于整個地區安全格局的重建,使這個地區“往前走”變成“往后退”,陷入大國政治的歷史歧途。
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發展”,中國政府甚至慎用“崛起”一詞。在與亞太地區國家的交往中,中國一直保持謙讓與低調的處事風格。迄今為止,中國從未在同任何國家領土和邊界的糾紛中以勢壓人。
中國聲稱致力于建設和諧世界,雖被外界懷疑,但一直不舍不棄。外界應當跳出傳統的西方政治哲學,嘗試理解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實現與中國這個崛起大國的和平共處。
事實上,由于中國發展很快,一味用調集力量來平衡中國的力量增長,是困難的。操作這個過程,對雙方也都是風險重重的。世界應當有勇氣和耐心來探討中國和諧世界的主張,在東亞地區,以一種新的思路構建多國共贏的大框架。
關于和諧,外界有人聽不太懂。鑒于世界政治的無政府主義性,沒有超越國家的公共力量存在,有人認為大國提出的和諧,就是奴役小國的借口。
而實際上,中國對和諧的追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新中國60年的外交實踐都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主張大小國家不以力量大小分配權利,平等與和平共處是國與國交往的前提。每一個國家都有權利,以自己的理想治國安邦,任何向邊境以外的力量投送,都應當照顧和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這也應當是中國未來參與構建亞太地區新的安全格局的基本理念。
就東亞來說,中國沒有主導這一地區的政治野心,也反對其他國家在這一地區擁有霸權,反對組建針對第三方的國家聯盟,反對散布民族主義情緒。
平衡是一個好東西。但它不應通過以往的軍事對立和力量比拼來實現。冷戰時期,東西方世界都生活在恐懼的平衡中。未來東亞的平衡,絕不能以軍備競賽、不同的國家拉不同的山頭來實現,更不能靠美國向這里派更大艦隊來保障。
中國迅速發展迄今給地區帶來的都是實惠。中國建立和諧世界的主張,已經避免了大國崛起通常伴生的多種對外沖突。誰也無法否認,中國是近代史上給外界帶來麻煩最小的崛起大國。中國沒有搶別人的一寸土地,所有邊界談判都主張通過耐而不是撒野來實現的。
亞太地區正處于一個從舊有的力量均勢的體制向一個共同合作發展的新機制過渡,現在最需要的是謹慎、克制與冷靜,而不是搞什么“拉幫組派”。如果沒有和諧作為鋼筋,任何平衡都是費時費力、且易碎和不牢靠的。▲
環球時報200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