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拿破侖身材矮小,人類從猿進化而來,這些都是我們從教科書學到的知識。但國外知名男性雜志《manolith》日前宣稱,上述結論都有認識謬誤,是當時社會出于某種原因故意為之。比如拿破侖在當時的法國算是中等個頭,只不過出于宣傳目的,英國人故意將拿破侖“貶低”。以下便是該報道列出的教科書中十大謬誤。
謬誤一:愛因斯坦學習成績差
同當前流行的觀點相反,愛因斯坦其實在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優異,而不是后來認為的劣等生。這個說法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故事——小時候學習不好,長大后同樣可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長“失望”的是,愛因斯坦12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謬誤二:老鼠喜歡奶酪
老鼠為何喜歡奶酪?在老鼠的自然棲息地,并不存在加工過的牛奶。事實上,老鼠更喜歡花生醬、麥片等食物,一些老鼠甚至對乳糖過敏,吃奶酪會令它們命喪黃泉。之所以存在這樣的誤解,風靡全球的動畫片《貓和老鼠》難辭其咎。
謬誤三:拿破侖個子矮
研究表明,拿破侖身高5英尺7英寸(約合1.70米),這在當時的法國屬于中等個頭。混淆的原因源于之前記錄中,英國和法國關于“寸”的長度差異,法國的“寸”更長。英國人認為拿破侖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約合1.60米),但這不過是英國人為矮化拿破侖形象的宣傳罷了。
謬誤四: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
托馬斯·愛迪生確實絕頂聰明,但電燈泡并不是他發明的。在愛迪生之前,約瑟·斯旺等人已開發出原始的電燈泡。不過,第一個用于商業用途的電燈泡確實是愛迪生發明的。
謬誤五:旅鼠集體跳崖自殺
集體自殺聽起來像是了不起的進化特點,用以保證某個物種的繁衍生息。但是,旅鼠并沒有這樣的進化特點。事實上,又是迪斯尼誤導了人們,該公司拍攝的紀錄片《白色曠野》描述了大批旅鼠爬上山崖集體自殺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大獲成功了,但同時也給人留下這樣的錯覺。
謬誤六:不同半球的水流方向不一樣
馬桶的水并不會因為你所在的半球不同而朝特定方向沖刷,相反,它們始終按照同一方式旋轉,除非你是處于颶風的正中央,或是用臟兮兮的槳使勁攪它。
謬誤七:人類從猿進化而來
無論是查爾斯·達爾文,還是其他著名的進化論者,都沒有說過人類是從黑猩猩、大猩猩或其他現存的猿類進化而來。他們僅僅宣稱,猴子和人類是從一個共同祖先進化而來,而他們的共同祖先在距今數百萬年前滅亡。
謬誤八:維京人戴著有角的頭盔
在電影或漫畫中的北歐海盜通常戴著帶角的頭盔。但無論在維京人的頭飾還是頭盔上都沒有發現有角。事實上當時如果北歐海盜中有成員死去,就把死者戴過的頭盔和用角做的酒杯一起埋在地里,而后來發現這些東西的人以為維京人帶著有角的頭盔。
謬誤九:哥倫布認為地球是平的
從公元前240年希臘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開始,人們就猜測地球可能是圓的——當時絕大多數人認為,地球形狀像水盆。所以在1492年哥倫布環球航行時,很多人已知道地球是圓的。盡管如此,哥倫布還是對這個圓的大小有點迷惑,竟然將加勒比地區錯認為是印度。
謬誤十:舌頭不同部位嘗到的味道不同
事實證明,舌頭上各個部位的味蕾都能嘗出各種不同的味道,只是不同部位的味蕾敏感度稍有不同。證明這一點輕而易舉,只需要在舌頭上灑滿咖啡渣,看一看各個部位是否能體驗到苦味。▲(楊孝文)
環球時報200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