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鈺
一、前言
2004年11月30日,為了維護報關秩序、提高報關質量、規范報關員報關行為、保證通關效率,海關總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報關員記分考核管理辦法》,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辦法明確規定,凡取得報關從業資格,并按照規定程序在海關注冊登記,持有報關員證件的報關員列入記分、考核范圍。對報關員的記分考核,依據報關單填制不規范、報關行為不規范的程度和行為性質,從1分至30分6個檔次進行。對一個記分周期期滿后,記分達到30分的報關員,海關將中止其報關員證效力,不再接受其辦理報關手續,報關員經過崗位考核合格之后方可重新上崗。海關通過記分考核管理,在報關質量與報關員的切身利益之間建立了直接的關系,增強了報關員自覺增強誠信守法意識,努力提高業務素質、減少報關差錯的責任心,是規范報關服務市場秩序,降低海關行政成本,提升監管效能和通關效率,有效預防走私違規行為發生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外貿企業經營狀況依然十分嚴峻。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外貿秩序,提高通關效率,使企業更好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海關總署在2008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將報關企業進行了分類管理。海關將根據報關企業的守法狀況、報關單數量、報關差錯率、內部管理水平和所屬報關員的記分等情況,把報關企業分為AA、A、B、C、D五類,對不同類別的報關企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其中AA類和A類企業適用相應的通關便利措施,要求其上一年度進出口報關差錯率控制在3%以下,報關差錯率超過10%的報關企業將降為C類管理。
報關差錯率是指報關企業上一年度所有報關員記分的總次數除以報關單總數的百分比。企業分類管理辦法中將報關差錯率作為評定報關企業類別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利于報關質量的提高和報關企業的發展壯大,而對于那些管理亂、守法差、質量低、差錯率高的報關企業來說,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在當前形勢下,減少報關員記分次數、降低報關差錯率、提高報關質量,爭創A類企業,對報關企業用好用足國家的優惠政策,提高國際競爭力,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眾多不利影響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報關企業常見報關員差錯記分的現狀與問題
隨著我國進出口業務的不斷增長,報關員隊伍越來越壯大。但是,由于報關企業內部管理不夠完善或報關員隊伍素質的參差不齊,導致報關質量不高,明顯地制約著通關效率的提高。目前報關企業中常見的因報關差錯而使報關員被記分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海關系統自動退單。主要包括:(1) 加工貿易進出口手冊超量退單。如申報進口時,由于委托企業核算數量失誤造成手冊超量系統自動退單;或出口時,前面一票申報的出口貨物還未結關,申報數量尚未被系統扣減,但接著又申報了另一票貨物,致使手冊超量而發生系統自動退單。(2)報關單件數與艙單申報不符退單。(3)海關系統邏輯檢測不能通過。如有的貨物在出口時需要提供臨時出口許可證、瀕危物種證等特殊單證,海關為審核證件的需要不允許實行無紙通關時會造成退單。(4)報關單與通關單比對不成功或超期。海關與商檢的聯網核查系統中,由于報關單與通關單的七項數據對比不成功,或因商檢超期、一票通關單信息被其他報關單占用會造成系統自動退單。
2.海關審單環節退單。主要出現在一般貿易進口時的審單中心退單,常見的有:(1) 商品未申報詳細的規格型號、用途、品牌,化學品沒有申報成分、含量及各組分的百分比,未能滿足海關歸類和審價的要求退單記分。(2)報關員刪單重報后的單據備注欄里,沒有詳細列明重報的原因等。
3.預錄入環節退單。預錄入環節常見的退單情況有:特殊貿易方式的征免性質錄入錯誤;出口結匯方式、進口用途預錄遺漏;數量及計量單位未錄等造成退單。
4.制單環節錯誤。常見的有:當遇到有CFR和CIF成交方式的出口報關時,報關員沒有及時向客戶確認運、保費,并注意其幣制之間的換算(比如是美元、歐元計價或是其他的幣制計價),使申報的運費金額高于貨物的總價而造成系統就會退單。
5.放行環節改單。主要出現在當以一般貿易進口申報時,報關單的商品欄必須體現材質,規格型號欄體現商品詳細的規格型號,當字段超出長度限制時,就要體現在備注欄里。即便報關單通過審單中心的審核,但在現場放行環節中被審單關員查出要求改單,也屬于差錯率的范圍之中。
6.正常通關環節中由于客戶原因造成的刪單和改單。由于客戶原因,換船、改數、短裝或是國外客戶提供單據有誤,須做事后改單;企業未進行年審被自動退單 船公司信息出錯等造成記分。
以青島關區為例,根據山東報關協會五月份統計資料,青島關區近期報關企業申報差錯記分的發生數次和比例分別為:
從上述表格分析,除因計算機系統自身缺陷或數據傳輸以及政策調整等造成的錯誤,或由于船公司信息出錯、國外客戶提供單據錯誤、通關單出錯等因素不屬于報關企業自身問題的偽差錯(占30%左右)外,絕大部分報關差錯記分原因是與報關企業有關的真差錯。
報關差錯記分發生次數從數據層面上反映了報關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報關員業務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一,報關企業內部方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報關企業缺乏行之有效的報關質量管理機制,不能對報關質量進行全程監控。另一方面,報關企業的報關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企業對報關員的管理似乎只滿足于“不違法”的基本要求,客觀上造成了報關員整體素質不高,報關水平低下的現狀。有些報關企業新報關員的逐年增加,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容易憑主管推斷;老報關員考慮到競爭壓力,不愿將經驗傳授,造成報關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其二,報關員業務技能方面。主要包括:(1)報關員缺少與企業的溝通,有些報關員仍沿襲“二傳手”的角色,過分依賴企業提交的單據,或僅憑自己的經驗和習慣填制報關單后向海關申報,對相關數據未進行仔細核對和確認,導致歸類和填報錯誤。(2)報關員缺少與運輸企業和口岸的聯系。內地海關絕大部分貨物依賴轉關運輸,進口報關單中常發現口岸貨代公司錄入數據錯誤和倉單翻譯錯誤;出口時因對運輸工具的調配,集裝箱大小,或貨物到達時間和出口口岸估計不足,導致修刪改報關單。(3)報關員缺少對海關政策法規的了解,不注意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對于單據內容的要求,有時海關因某些臨時性保障措施參數庫未予及時更新時,易造成報關員漏報某些許可證件。(4)報關員為了報關行的利益,過分遷就委托企業。有的報關員明明已發現企業提供的商品編碼錯誤,有可能構成關稅稅率的低報偽報,但怕得罪企業,仍堅持其錯誤歸類,經海關審單關員予以糾正補稅,但修改報關單商品編碼及補稅這一過程嚴重影響了通關速度。(5)報關員相關單證審核不細致,未嚴格按照報關單填制規范申報。

三、降低報關差錯記分、提高報關質量的對策
報關差錯率的高低不僅是海關衡量企業進出口經營活動水平、分類管理措施的重要參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報關企業管理水平高低、員工素質優劣的試金石。報關差錯多,不但給海關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煩,給進出口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還降低報關企業的報關質量,嚴重影響了報關企業的服務信譽。因此,最大程度的減少報關員記分、降低差錯率,提高報關質量,是進出口企業和報關代理企業共同的職責。
降低報關企業報關差錯記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第一,加強報關企業內部管理,堅持實行崗位責任管理和報關復核制。選擇有經驗、業務能力強的老報關員,作為崗位責任人實行“把關”和報關復核,實現以老帶新、責任到人,減少申報差錯的發生,防患者于未燃。
第二,建立健全質量監管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報關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管理,并輔以必要的激勵制度,從機制上保障報關質量。報關企業內部可以建立IC卡記分情況臺帳,質管員全程跟蹤通關過程,對日常報關操作中有IC卡被記分的情況進行及時記錄,定期匯總統計,做出《記分情況統計表》,召開業務工作例會,對發生的差錯進行詳細、客觀地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對出現差錯扣分情況,直接追究當事報關員的責任,并與其績效掛鉤。
第三,加強與海關的溝通。及時掌握了解政策變化和相關規定,了解海關記分原因,以便進行整改。對非報關企業原因產生的差錯記分,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主動地協調報關企業與海關的關系,在規定期限內及時進行核實和申請返還,力爭降低差錯率,提高報關質量。
第四,加強與客戶的溝通聯系。對一些容易產生錯誤的環節如委托方制單錯誤、手冊超量、
核銷單備案口岸錯誤、HS編碼歸類不準確,所提供的船舶或車輛信息等進行重點核實,提示客戶及時辦理換證、手冊變更等海關手續,避免因信息錯誤導致的扣分情況。向企業宣傳海關政策,必要時可以對重點客戶實行派員駐廠等方法,協助客戶進行單證把關、環節協調等,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差錯發生。
第五,加強對報關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報關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報關員的貨物通關技能包括報關程序、進出口商品歸類、計算并繳納進出口稅費和報關單填制技能,提高報關員的職業責任感。對新出臺的政策規定及時組織學習,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和水平。
總之,提高報關質量,加強企業通關效率,節省通關成本,降低報關差錯率,規范報關業務管理,不僅有利于深化海關通關制度改革,而且是報關企業的生存之本,競爭之本,立身之本。報關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組織報關員認真學習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定期召開質量會議,分析報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減少報關差錯。同時,海關和報關協會應加大對報關企業和報關員隊伍的管理力度,定期開展報關員培訓工作,形成海關監管、企業自管、社會共管局面,切實解決因報關質量而造成的通關瓶頸,從而為進出口貿易營造高效便捷的口岸通關環境。▲
參考文獻:
[1]海關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報關員記分考核管理辦法》(海關總署令第119號),2004.11.30頒布.
[2]海關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海關總署令第170號),2008. 1.30.頒布.
[3]鄭俊田.中國海關通關事務 [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
[4]黃熤,海關通關管理,中國海關出版社[M].2002.
[5]楊素琳,我國報關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業務提升[J].對外經貿實務.2008.9.
[6]王斌義,報關員業務操作指引[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