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開嘉 王寶明
劉熙載的《藝概》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書如其人”,道出了書法藝術創作的個性特征。
大凡接觸過張斗文先生的人,第一感覺是精力充沛,性格豪爽;凡是見過張先生書法的人,都認為他的字寫得瀟灑自然,十分大氣。
豪爽的個性,精湛的書法,使得他在書法圈子人緣極好。朋友來了有好酒,每每遇到知心知己的書界朋友,不論道路遠近,他都要盛情相邀,好酒相待。半醉半醒之間,書友談藝揮毫,更加自在逍遙。
后來大家才知道,身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張斗文先生原來還是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的黨委書記。正廳級別的書法家在書法圈子里并不多見。而且,在他的支持和引導下,一個近千人的科研所,居然一度擁有國家級的書法家兩人,省級書法家4人,單位的業余文化生活,開展得很有品位、滋味。由此又引發不少朋友的贊嘆。
有朋友認為張先生是退休以后才潛心研習書法的,其實,他從小就隨私塾老師學習書法,有堅實的童子功。長大后,雖然工作變遷,先后從事科研技術、科研管理、黨政管理工作,但對書法的愛好從未放棄,而是篤行不倦,可以說是相伴終身。在此翰墨生涯中,歸納過程有三:一是廣交師友。我們所知道的,他所交往的師友中,大都是省內外的書畫名家,或是請教、或是切磋、或是一起參加書藝活動,使他受益匪淺。二是遍讀書法理論書籍。大凡有關書法的書他都去讀,特別是《中國書法史》、《歷代書法論文選》閱讀尤細,去深究書法發展的淵源,知其所以然。三是苦臨碑帖。隸書臨漢碑,楷書習唐人,行書追晉宋,草書學得最多,有關王右軍、孫虔禮、顛張醉素、黃山谷、王覺斯、于右任這些草書大家的代表作都去心摹手追,而別有所會。
草書藝術的美在表層的外形美和深層的蘊涵美。多年來,他醉心于旭、素和山谷,創作了大量的草書作品。“觀書如覽勝”,斗文先生草書藝術的妙趣不僅僅在其表更在其精神,需要欣賞者真正心領神會,方入妙境。他有詩云:“腕指肘肩運自如,縱橫信手寫心書。真情灑落徽宣上,留得丹青雜念除。”(《習書有感》)一句“真情灑落”道出了斗文先生草書創作的心境。所以,有朋友說:“與其說張斗文選擇了草書,不如說草書選擇了張斗文。”看他的草書作品,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游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于“平正”中見奇姿,都是他凝神而思,蓄情流露,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其作品字里行間的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云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給人一種律動的美麗,節奏的暢快,這或許就是張斗文先生草書備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張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但其精力依然充沛,于書法現在更是日日臨池不輟,退休十年來已經出版了《張斗文草書百花》專集、《張斗文草書天下第一長聯》專冊。以他對書法的傾情,特別是對草書的獨特領悟,我們有理由期待他帶給我們的下一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