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國
在晉西車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一是持續不斷地技術改造,這一決策引領晉西車軸牢牢地占領了國內車軸生產的技術領先地位;另一個就是國際化視野,這一決策把晉西車軸引領上了一個無限廣闊的舞臺。
到今年9月,晉西車軸投產已經30年了。30年來,晉西車軸緊跟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由一個生產車間發展為一家上市公司,可控資產由最初的幾百萬元增長到現在的20多億元,產業由只做鐵路車軸轉變為做鐵路車輛及零部件…… 晉西車軸的發展,凝結著幾代晉機人的心血,是中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成功典范。

三中全會
晉西車軸誕生的助推器
1978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也孕育了晉西車軸的誕生。原晉西機器廠貫徹落實國家保軍轉民的方針,按照“產品相近、工藝相似”的原則,經過廣泛的市場調查,憑借37高炮炮管鍛造熱處理生產線的基礎,決定上馬鐵路車軸,并于1979年被原國家計委、兵器工業部和鐵道部等三部委首批確定為生產鐵路車軸的路外企業,從此開啟了晉西車軸創業發展的歷史。
創業是艱難的,但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晉機人敢于把困難踩在腳下。經過近一年的反復試制,車軸試制取得了工藝轉化、工藝設備適配性試驗等多方面的突破,并于1979年9月鍛造出了第一根LZ40鋼車軸,當年完成車軸生產交驗1 728根,第二年完成車軸生產交驗10 500根。在1979年和1980年短短的兩年中,憑著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晉機人完成了鐵路車軸從產品開發到批量生產的轉變,初步確立了在鐵路行業中的地位,取得了保軍轉民第一個偉大勝利。
鐵路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改革開放初期,鐵路運輸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而鐵路車軸又是制約車輛生產的瓶頸。晉機人為了徹底改變“以軸定產”的被動局面,“六五”期間,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投資近1 200萬元對車軸生產線進行了補充改造,使車軸產量達到了2萬根的生產能力。同時,企業抽調最好的技術人員加強車軸科研開發,在RD2軸型基礎上,相繼開發出了RD3、D、B、C、RB2等型號車軸,5年中,累計生產銷售車軸58 934根,在服務鐵路運輸發展的同時,鞏固了保軍轉民戰略成果,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
技術改造
引領晉西車軸成長壯大
技術裝備始終是企業實力的基礎,是市場競爭優勢的物質條件。憑借以精鍛機為核心的炮管生產線迅速在鐵路行業立足的晉機人,深刻認識到裝備條件的重要性,堅持不懈地推進車軸技術進步,努力通過“技術領先”帶動“產品領先”,實現鐵路車軸生產“小巨人”的理想。
1985年至1988年實施的第一次重大技術改造,初步確立了車軸生產在國內的技術領先地位,引導企業邁上了專業化發展路子。上世紀80年代,晉西機器廠領導班子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于1985年作出了對車軸生產線進行第一次重大技術改造的決策。同年,該項目被國家經委列入了“七五”期間國家軍轉民38項技術改造重點項目之一。從1985年開始到1988年的3年中,企業對鐵路車軸生產線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新增包括500T精鍛機在內的設備共80臺(套),1988年12月底投入試生產。此次改造共投資4 160萬元,其中,專項貸款1 050萬元,自籌資金3 110萬元,生產線職工總數達到了400余人,用于車軸生產的建筑面積達到了10 27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當時機加三分廠為主體的具有專業化生產性質的車軸生產體系。
在這次奠定鐵路車軸發展基業的技術改造過程中,廣大工藝技術人員大膽創新,自行設計了1 860千瓦連續立式懸掛車軸熱處理電阻爐,保證了車軸產品熱處理性能的穩定,該項目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從而形成了以臥式精鍛機和立式懸掛車軸熱處理電阻爐為核心的鐵路車軸制造的專有技術。
生產能力的擴大和工藝裝備的更新,為鐵路車軸的生產提供了基礎保障。在物資供應短缺的“七五”期間,晉西機器廠共生產LZ40鋼車軸76 015根,為改革開放初期急需發展的鐵路運輸提供了基本的裝備保障。
1991年至1994年實施的第二次重大技術改造,進一步提升了車軸產能,并為晉西車軸走出國門奠定了基礎。第二次重大技術改造,從1991年開始到1994年,工廠共完成投資3 286萬元,新建工房面積3 459平方米,新增工藝設備26臺(套),其中,進口設備7臺,國內標準設備10臺,非標設備9臺(套),形成了一條以進口數控加工中心為核心的出口車軸加工生產線,達到年產2萬根精軸、半光軸的生產能力。
經過這次改造,車軸生產線的工藝裝備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為車軸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5年,企業首次實現了出口美國車軸84根,中國制造的鐵路車軸第一次裝上了美國GE公司的機車;晉機成為當時我國唯一可以向北美、南美國家出口車軸的廠家;并且帶動了國內在“九五”期間鐵路車軸由LZ40鋼向LZ50鋼發展,為LZ50鋼車軸的生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98年至2001年實施的第三次重大技術改造,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車軸產業由國內第一向國際一流轉變創造了條件,并為晉西車軸股票上市夯實了基礎。上世紀90年代后期,鐵路車軸已名符其實地成為晉西機器廠的主導民品,為進一步提升產能,鞏固車軸生產“老大”的地位,工廠決定進行第三次技術改造,進一步擴大鍛造、熱處理能力。該項目從1998年正式施工,經過近3年的建設,共完成投資15 180萬元,新增包括600噸精鍛機在內的鍛造、熱處理等設備56臺(套)。通過改造,車軸生產線達到了鍛造、熱處理9萬根、機加5萬根(其中精加工2萬根)的能力。項目建成后,使工廠在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控制等多方面具備了同行業,特別是國內同行業廠家短時間不可替代的優勢,牢牢鞏固了在國內鐵路車軸行業的領軍地位。
本次技術改造是工廠在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工廠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在15 180萬元投資中,除兵總注入1 000萬元的資本金外,其余全部來源于銀行貸款和企業自籌,當時工廠計劃部門測算,僅1.2億元的銀行貸款平均每周需要支付銀行利息約22萬元。除銀行貸款之外,工廠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自籌資金2 500多萬元用于項目建設,而項目啟動的1998年當年工廠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僅27 411萬元,項目資金籌措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2005年至2006年進行的技術改造,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精加工能力,為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輪軸一體化生產模式創造了條件。2000年,晉西車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于2004年實現了股票上市發行。根據產業發展目標,公司決定新建車軸精加工生產線,增強公司輪軸一體化加工能力。該項目批復總投資8 081萬元,資金來源主要為車軸上市募集資金。
項目建成后,新增車軸機加工房和生產輔助工房9 042平方米,新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及輪對四條生產線,新增粗銑端面鉆中心孔機床、雙刀架數控車床、全軸超聲波探傷機、兩端三孔加工機床、變節圓三孔螺紋加工機床、精修中心孔機床、數控外圓磨床、磁探機聯線等設備102臺(套)。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精軸由原2萬根新增4萬根,實際達到6萬根的生產能力,半精軸生產能力仍為3萬根,達到鍛造、熱處理、機加10萬根的綜合生產能力。至此,晉西車軸公司名符其實地成為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鐵路車軸專業生產企業。
資本運作
為晉西車軸插上騰飛的翅膀
深化改革是晉西車軸發展的強大動力。上世紀90年代初,晉西車軸就在工廠內部首先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管理,由原來的軍民品加工單元,轉變成為以鐵路車軸為主業的分廠,模擬市場化運作,實行承包經營。黨的十五大以后,晉西機器廠在自身進行公司制改造的同時,剝離優質資產組建了晉西車軸股份公司,為晉西車軸快速發展奠定了體制基礎,同時也開啟了晉西車軸資本運作新時代。在不到9年的時間里,晉西車軸股票進入了滬市,并實現了兩次融資,募集資金近11億元,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充足的血液。
2004年股票上市發行,使晉西車軸真正走上了現代企業的發展道路,實現了由單純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并重的轉變。晉西車軸公司在設立之初就將股票上市作為重要目標,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從2001年開始到2004年3年多的日子里,完成了上市輔導、資產評估、募資項目報批、資料整理、上報、路演等多項工作。2003年6月12日,晉西車軸股票通過了證監會的發行審核,完成了股票上市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環節。2004年5月26日,晉西車軸股票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營業,共發行4 000萬股A股股票,每股發行價6.39元,募集資金約2.5億元。
晉西車軸股票的成功發行,不僅走出了一條依靠市場融資發展的新路子,而且推動企業走上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市場公開監督下進行規范管理的新路子,意義十分重大。2004年以后,晉西車軸公司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晉西車軸股票也一直成為滬市的一支績優股,得到了廣大股民的支持。
2009年1月完成的定向增發,對企業進一步提升產能、完善產業鏈、實現國際化經營,具有重大意義。2006年以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對產業發展重新進行了規劃,提出了“三大三小”產業發展戰略,要求晉西車軸公司借助良好的市場融資平臺,整合、重組行業內的鐵路產品。晉西車軸堅持“融資、重組、建設”一體化的方針,于2006年初就開始籌劃股票增發事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于2008年9月12日,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第314次會議通過批準了晉西車軸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并于12月19日正式以文件形式下發核準。隨后,公司積極與投資者進行溝通,向投資者發出《協議認購邀請書》,于2009年1月19日資金正式入賬。本次增發共募集資金8.45億元,將全部用于鐵路產品技術改造。目前,主要建設項目已經啟動,項目完成后,晉西車軸的車軸鍛造、熱處理能力將達到20萬支,同時,在鐵路車輛及其他零部件生產能力方面也將得到大幅度提升,為公司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更加雄厚的技術基礎。
國際化
晉西車軸前進的方向
晉西車軸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市場。在晉西車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非常欽佩我的前輩們作出的兩個戰略選擇:一是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這一決策引領晉西車軸牢牢地占領了國內車軸生產的技術領先地位;另一個就是國際化的視野,這一決策把晉西車軸引領上了一個無限廣闊的舞臺。國際化過去是、今后仍將是晉西車軸必須堅持的戰略方針。
取得美國鐵路協會認證,是晉西車軸走出國門的開始,也是老一代領導人為晉西車軸發展鋪設的一條光明大道。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伴隨著發達國家傳統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鐵路車軸作為傳統制造業中的一個分支,也開始面臨同樣的產業轉移趨勢。富有遠見的晉西機器廠領導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果斷作出了建設出口車軸精加工生產線和向美國鐵路協會(AAR)取證的決定,并立即付諸實施。出口車軸生產線于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AAR認證于1991年12月完成,1995年首次把84根機車軸賣到了美國,從而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
取得自營出口許可權,使晉西車軸掌握了外貿出口的主動權,從而加快了國際化經營的步伐。在取得AAR認證后的幾年中,晉西車軸的出口依賴于專業外貿公司,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和出口量的增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生產企業自營出口的愿望日益強烈,1996年原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批準晉西機器廠自營進出口資格。隨之,晉西機器廠組建了外貿公司,開始探索自營出口的道路?!熬盼濉逼陂g,通過代理和自營兩種方式,共實現外貿出口車軸11 243根,出口范圍也由南美擴大到亞洲。與此同時,經過自營出口,公司加深了對國際市場的了解,鍛煉了外貿營銷隊伍,積累了國際化經營的經驗。
最近幾年是晉西車軸外貿出口長足發展的時期,促使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和健全國際化經營機制。2002年,企業出口交貨值達到1 957.3萬美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受到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獎勵。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下,外貿出口仍達到4.2億人民幣,外貿出口占到民品收入的20%以上,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隨著出口量的增加,晉西車軸已經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供貨和合作關系,通用、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等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已經成為晉西車軸產品的終端客戶。在國際市場的博弈中,晉西車軸駕馭和應對復雜市場局面的能力日益增強,手段和經驗日趨成熟。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德國DB、TSI等資格認證,隨著這些權威認證資格的取得,晉西車軸將逐步進軍歐盟高端市場,晉西車軸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晉西車軸30年的成長史,是歷代晉機人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創業史,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在紀念晉西車軸投產30周年之際,我們十分感謝30年來為車軸發展作出戰略選擇的每一位決策者,感謝30年來為車軸發展苦干實干的每一位干部職工,感謝30年來時刻關注晉西車軸發展的所有人們。晉西車軸的史冊中有他們的一份功勞,中國鐵路運輸事業的發展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