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章妮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以來,在報章雜志、電視新聞里,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和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和諧”。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非常生動地揭示了“和諧”二字的含義。“和”字分解為“禾”+“口”,意為人人有飯吃;“諧”字分解為“言”+“皆”,意為大家都能暢所欲言。“和氣生財”是中國最古老的商業理念。打造和諧企業,可以讓企業充分調動各方賢能,發揮其最大的智力因素為工廠謀求更大的利益。
如何打造和諧企業是我們當前不可回避的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中國航天長征機械廠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之發展要義,展開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努力把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大力追求企業可持續協調發展。
和諧文化進家庭
家庭和諧是打造和諧企業的基礎,是構建和諧企業的保障。家是職工心靈憩息的港灣,是職工放松心情、釋放工作壓力的新鮮大氧吧。后方安寧、穩定,大家沒有后顧之憂,沒有過多的心理壓力,心情舒暢,自然把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愿意跟隨企業的發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工廠一直非常關注職工的后方穩定與和諧,努力將企業文化傳播到家庭,使家庭成員與企業發展和諧共振。工廠有大部分職工是夫妻同廠、父母子女同廠、兄弟姐妹同廠,后方——家庭的萬事如意對工廠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3年,工廠調遷新區時進行了機構和人員整合,一大批老職工離開工作崗位,成為退休退養人員,工廠離退休退養人員總數超過了在職人數,退休退養黨員人數占全廠黨員57.6%。面對這一新情況,廠黨委決定加大離退休退養職工群眾和黨員的教育管理力度,確保他們思想穩定,采取了多項教育措施:讓黨員教育黨員、專人“上門”教育、廠領導參與專項教育、現場參觀教育、對特殊群體進行特別教育等。同時,廠黨委給離休黨總支及其下屬支部努力創造學習活動條件,重大節日期間慰問困難離退休人員、適時組織文化娛樂活動。這些措施,使離退休人員保持了思想穩定,許多同志繼續發揮余熱,為工廠發展和社區管理、家庭穩定和諧作出了貢獻。
同時,工廠通過舉辦離退休退養職工文體趣味活動、邀請離退休老領導回廠參觀座談、不定期關心慰問工廠離退休年老病弱者、力所能及地解決職工家屬就業問題、關注困難職工群體及其子女上學問題,形成幫扶機制,給離退休老同志實施“心理按摩”。“5?12”大地震期間,給親人報平安等系列切實可行的情感關懷舉措,讓在家的父母、親友看到在廠工作的親人的發展前景,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良好格局,進一步增強廣大職工“愛企如家”的主人翁意識和“企興我榮”的使命感,從而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努力。
和諧文化進崗位、到個人
實現企業和諧,就是要讓企業內各部門、領導與屬下、職工與企業、職工與職工等諸要素和諧有序,即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在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各職能部門之間、企業與職工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建立起分工有序、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和諧的業務流程,在企業形成統一戰略指導下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和諧關系,各部門之間進行理想合作,實現各個項目和戰略目標之間的整合統一,促進高績效業務的形成。
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先導,大力實施和諧管理。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具有整合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功能,能夠為和諧企業的構建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是創造和諧企業強有力的助推劑。長征機械廠在全廠職工中廣泛征集企業理念,將職工個人的理想、信念與企業精神、核心價值理念融為一體,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奮斗目標,從而形成統一的力量。通過會議室文化、環境文化、型號文化、質量文化等塑造企業統一的形象,提升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讓廣大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同舟共濟”共謀企業發展之路。
強化溝通與協調,處理好企業內上下級單位、職能部門間的關系。企業中各要素和諧,須培養員工的全局觀念,讓企業職工的思想和行為符合企業目標,促進企業內上下級單位以及各職能部門之間和諧;各部門之間職能清晰,無交叉模糊區域,在工作上主動溝通協調,減少推諉扯皮現象,實現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良好局面,讓和諧文化進班組、進崗位、到部門、到個人。
工廠通過形勢任務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部門之間的業務座談、工作流程探討,理順部門與部門、部門與車間、車間與車間之間的工作關系,暢通工作程序。認真開展“生命至上、平安和諧”安全主題培訓、“和諧長征、歡樂之春”元旦文藝晚會,貫徹落實“運動、健康、和諧”的文化理念,使無形變有形,用有形的實踐推動無形的理念,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用培訓和系列活動,增強了職工的團隊意識,營造和諧氛圍,各單位之間和諧共處,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工作,共同推進工廠戰略目標的實現。
以人為本,正確處理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的關系。“企”字無人則止。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是人,在一切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也是人。因此,構建“和諧企業”,促進企業與職工和諧是根本。盡量減少或化解職工的抱怨情緒,將廣大職工的精、氣、神全部轉化成對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忠誠。
工廠根據實際以“解心結”職工心理援助活動為突破口,制定“1243”工作思路,有意識地開展員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員工情緒管理途徑,即遵循一個宗旨——以人為本,從心開始,關注個體,和諧發展。抓住兩個重點:即抓住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員工情緒管理這兩個相互關聯而又互為依托的主題內容開展工作。開展四項活動,即首次在全體員工中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和員工滿意度測評;開展員工健康心理輔導講座;在工廠內網上開辦“心靈驛站”專欄;實施“陽光心靈”項目,開展心理洽談、青年感恩、感動人物評選等活動,營造溫馨氛圍,釋放心理壓力,凈化員工心靈。做好三個結合:即把面上的思想教育與個體的心理教育結合起來;把培養工作成就感與提高員工滿意度結合起來;把形勢任務教育與員工情緒管理結合起來。
工廠還開通共青團熱線,保持24小時暢通,采用工廠兩級團組織聯動的服務模式,以熱線為前臺,以青年志愿者為支撐,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為主線,傾聽青年心聲,幫助青年成長,解決青年困惑為理念,竭誠為青年排憂解難。熱線開通后,通過手機短信平臺,積極策劃并開展了 “安全連著你我他,平安短信快樂發”的主題安全教育活動,短信吸引了廣大職工、家屬以及離退休退養職工的熱情參與,營造了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取得了較好效果。
工廠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管理創新,建立起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的有效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特別是針對一廠三地的管理格局,不斷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吸留人才政策,用感情留人、事業留人。
例如,為新進廠員工“建家”,按重點院校和學歷不同分別給予每人3 000元或5 000元一次性安家費及3萬元、6萬元、7.8萬元不等的住房補貼。為彭山工業區員工美化工業區環境、開設上下班專用班車、興建職工宿舍和食堂;為事業部新進廠職工興建公寓樓、配備必要的生活設施,逐步改善第一事業部職工的生活和居住條件;開辟職工書屋,單獨建立遠程教育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讀書酒會和主題沙龍活動;切實做好年輕員工尤其是核心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兩地輪崗鍛煉,鼓勵他們參與課題研究和工藝技術創新,為他們搭建提升個人素質的平臺,解決好他們的發展問題;對于第一事業部職工休假更是采取了更靈活的方式,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出臺了輪休、換休假制度,確保事業部職工在干好工作的前提下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親人,消除長居山溝的單調貧乏,放松心情、開拓眼界。如此一來,員工心順則氣順,心氣順了,則一順百順,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就都和諧了。
創新發展促和諧
從某種意義上說,構建和諧就是努力降低各類矛盾的沖突性。一個企業,面臨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發展速度與員工需求層次不斷增加的矛盾、內部平衡與鼓勵競爭的矛盾、言論自由與思想統一的矛盾等等。在企業改革調整過程中,工廠將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確保內部、外部和諧暢達、凝心聚力。
在做好、處理好前面所講的諸多關系和協調好各類矛盾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創新發展促進工廠全面和諧。一個企業,只有發展了才能具有構建和諧的物質基礎,也只有這種和諧才是高水平、高質量的和諧。因此,長征機械廠把發展作為構建和諧最重要、最首要的途徑。通過又好又快的發展,讓員工享受到更多的發展成果來實現企業的內部和諧。
同時,建立健全穩定和諧的長效工作機制,對于保證企業科學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今后工廠將一手抓解決員工群眾實際問題,一手抓員工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建立四個機制,即員工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用真心解決職工困難,溫暖職工心靈,贏得職工信任,在企業內部形成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相互支撐、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環境和氛圍,讓廣大干部職工心情舒暢,實現個人和組織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