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丙參
摘 要:目前有關國有產權的政策制度大多沒有涉及到混合產權的管理問題,而這部分產權的運營、管理等最終會影響到國有權益的實現,因此如何調整目前的管理思路以適應這種變化,成為國有產權管理的重大問題。文章就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國有產權管理問題進行探析,尋求有效解決辦法。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 國有產權 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9-218-01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論述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時,首次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成分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聯營經濟等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發展,混合型經濟增勢強勁。據統計,至2007年,寧波市國有參股企業已發展到500多家,從業人員5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50億元,利潤總額為268億元。在這種情況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國有產權管理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國有產權在公司制企業中與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產權混合作為投資主體再對外投資形成的產權,只能稱之為混合產權。目前有關國有產權的政策制度大多沒有涉及到混合產權的管理問題,而這部分產權的運營、管理等最終會影響到國有權益的實現,因此如何調整目前的管理思路以適應這種變化,成為國有產權管理的重大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低價轉讓。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股往往是小股東,沒有決策權、經營權,國有股東的利益很難受到保護,達不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此時,國有股東提出退出投資,由于是小股東,即使進場交易,也很難找到意愿買家,轉讓價格往往也一降再降;通過掛牌——無人報名——調整轉讓底價——再掛牌,直到大股東以滿意的價格收購股份,但國資管理部門又無能為力。
2.增資擴股時國有股權益縮水或國有股權被稀釋。假如同比例增資擴股,是沒有問題的。當國有股放棄增資,其他股東要求增資,按照股東會決議,可能會按照賬面資產進行增資擴股,這就存在國有股權被稀釋,國有權益縮水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按照評估后進行增資擴股,因為評估增值部分原股東共同享有。
3.國有股權在企業中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股東往往是小股東,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沒有決策權、經營權,大股東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往往不顧及小股東的利益,而盲目作出決策,如發行公司債券。隨著近年來企業融資方式的多樣化,債券融資已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為更好地履行《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國資委在企業債券發行工作中的職責,規范企業的發債行為,防范風險,必須盡快研究制定相關辦法,以彌補制度的空白。再如對外投資擔保,特別是為大股東的關聯企業投資、擔保,這種情況往往影響小股東的權益。
二、建議和措施
1.認真界定產權。如何界定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國有產權歸屬并進行國有產權登記和實施國有產權基礎管理工作是我國現階段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也是目前形勢下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文件精神,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需要。第一,要合理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按照國際慣例,在某一企業資本中,國有資產投資或國家所持股份額超過50%的,該企業就是國有企業;在發達國家或地區,除了遵循把國家所持股份和表決權超過50%的企業劃為國有企業的原則外,也把國家參股未達50%,但國家實際上可以控制的企業歸入國有企業。第二,要用母公司理論界定國有企業產權。從母子公司關系考慮,如果母公司是國有企業,則其子公司也應當是國有企業。當國有投資主體通過股份持有的方式,對其參與投資企業的組織業務以及生產經營活動直接或間接發號施令,而被投資企業又服從這種發號施令時,就可以認定他們之間存在著支配、附屬關系。這種關系既構成母子公司關系,也構成國有企業的邏輯鏈條。
2.加強審計監督。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審計內容,日前法律法規尚未作出具體規定。根據我國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具體情況,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力度進行審計監督。
(1)審查企業的產權關系是否明晰。主要包括:企業設立的合法性、合規性,即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設立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手續是否合法;企業資本金構成的真實性,即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國有、集體、外商或個人資本金是否全部及時到位,有無抽逃資本的行為發生;對于原有國有企業改組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在改組過程中是否對原有企業的資產進行了認真清查和資產評估,是否對其債權、債務進行了徹底清理和產權界定,是否調整了原有企業的賬面價值和國有資本、并確定國有股權的價值,以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2)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計,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當前,企業會計信息資料不真實,弄虛作假的情況比較普遍,且成愈演愈烈之勢,造成了嚴重危害。這不僅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助長了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滋生,而且失真的會計信息資料對各項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宏觀調控起到誤導作用,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對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計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強經濟效益方面和企業權益分配的審計。主要包括:所有者權益的形成是否正確,重點檢查盈余公積金提取是否按規定執行,使用時是否符合規定的用途;利潤分配是否正當,分配方案是否經過董事會的討論批準,國家股與個人股是否“同股同利”,有無在股利分配環節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此外,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要有機結合。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審計中,要防止國家審計“大包大攬”或者“放任不管”的傾向,要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作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實行多種有效的審計方式。
3.嚴格按現有法律、法規執行。嚴格依照《物權法》、《公司法》、《民法通則》、《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辦事,對監管行為和合并報表、數據統計區別對待,既要避免監管“缺位”,也要防止監管“越位”。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極引進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嚴格實行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分離。
4.加緊完善現有的產權管理政策法規,針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產權的形成及其治理結構,研究制定國有產權科學、有效管理的政策法規和有效管理的辦法,避免出現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現象。
5.縮短產權鏈條和管理級次,實現扁平化管理,通過規范國有股東行為、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以實施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權益有效監管。
通過實施和加強上述措施,將有效地避免和解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國有產權管理中通常所出現的低價轉讓、國有股權益縮水或國有股權被稀釋、國有股權在企業中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參考文獻:
1.萬華煒.中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制度分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6)
2.胡穎,劉少波.混合所有制與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科學·經濟·社會,2005(2)
3.李偉.國有產權管理的規范、創新與發展.國有資產管理,2008(6)
4.李光林.股權多元化的國有企業產權界定研究.國有資產管理,2005(2)
(作者單位:寧波市江北區審計局 浙江寧波 315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