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泉
摘 要: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汽車產業受到較大沖擊,我國汽車產業受到影響在所難免,但由于國內汽車金融業務發展滯后,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特別是隨著近期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我國汽車市場迎來新的機遇。國內汽車業如何借助金融危機之機發展壯大,對于我國汽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 汽車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F416.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9-281-02
2008年,美國汽車市場遭受致命打擊,外國汽車生產廠商也難逃厄運。日本豐田汽車,在強大的金融海嘯面前遭受重創,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汽車大國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面對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國汽車企業同樣也經受著嚴峻考驗,不可能獨善其身。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短期內難以消除,這將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我國經濟也將面臨增長放緩的跡象,這對我國汽車產業中長期影響較大,不僅出口將受到很大影響,國內需求也會下降。
一、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我國汽車出口市場受重創。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一季度汽車出口6.10萬輛,同比下降62.06%,前五名出口企業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編輯整理的全國海關汽車商品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2月,汽車累計出口4.19萬輛,同比下降62.87%,累計出口金額7.08億美元,同比下降49.83%。其中,載貨車出口2.04萬輛,同比下降50.78%;轎車出口1.13萬輛,同比下降71.03%;客車出口4501輛,同比下降69.86%。2009年1-2月,上述三類汽車品種共出口3.62萬輛,占汽車出口總量的86.40%。
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副主任徐長明分析,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對中國市場主要是以間接影響、連鎖反應的方式起作用。
首先,汽車出口嚴重受挫。我國整車出口到美國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國的汽車購買力下降,勢必影響我國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機再加深、蔓延,對能源價格、資源型產品的沖擊更大,比如俄羅斯、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受到的影響更大,而這些國家是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由此可見,出口對汽車產業的拉動作用將明顯降低。
其次,銷量增幅放緩。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汽車市場銷量步步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2日發布的統計顯示,2008年國內汽車銷量為938.05萬輛,同比增長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個百分點,創下了近十年來增幅最低的歷史記錄。據45家乘用車企業年度計劃完成情況統計,有四分之一企業未達到計劃的50%。國內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也出現下滑,僅占到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25.92%,而去年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則為29.4%。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認為,現在汽車市場減速,而且價格競爭激烈?!柏S田會繼續觀望市場的態勢,視市場的情況來決定下一步在中國的計劃?!?/p>
二、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對策
1.通過并購加速做大做強。汽車業是規模經濟行業,而我國汽車產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小、散、弱,即使是上汽、一汽和東風三大集團,2007年產銷分別為155.4萬輛、143.6萬輛和113.73萬輛,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68%、16.33%和12.94%,市場占有總份額也不到五成。而全球汽車工業寡頭壟斷的格局早已形成并不斷加強。國際上普遍認為,全球將僅存五六家整車制造跨國公司,其他非俱樂部成員將很難獨立生存。
因此,國內汽車業要想應對這次金融危機以及未來的挑戰,首先要抓住危機中的“倒逼機遇”,進一步在主管部門的協調下,通過大手筆的購并改變產業小、散、弱的現狀。主管部門應當立足未來參與國際汽車業的競爭,鼓勵上汽、一汽、東風、奇瑞等參與并購,扶植起一兩家年產銷超過200萬輛的汽車集團。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的成長足以說明,危機正是強者擴張的機遇。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全球汽車業的危機為我國汽車產業在更高層面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因此,中國汽車業需要經歷較大的整合,尤其是自主品牌,應當抓住機遇,突破地域門檻限制,利用聯合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必將催生零部件產業的行業巨頭,對帶動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升級和轉型起到推進作用。
此外,國際汽車業走入低谷期,也為中國汽車業走出去吸納優秀人才,有選擇地、謹慎地進行部分優質資產跨國并購提供了機遇。在這方面,IT企業聯想對IBM筆記本業務的并購已經做出很好的示范。當然,自主品牌的整合和擴張要有實效,不能僅僅停留在聯而不合的層面,要吸取國際上不成功并購的教訓,切實打造出集團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否則,今天的整合可能會為明天埋下更大的生存危機。
2.加強自主創新,實現產品轉型升級。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截至2008年9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6803萬輛。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我國機動車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具體到企業產品和車市的消費特點層面,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高油耗、大排量SUV熱銷,節能的清潔柴油乘用車一直受到油品和地方政策的雙重夾擊無法順利推廣,小排量汽車市場份額極不穩定,自主品牌至今沒有形成鮮明的中系特色。隨著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實施以及金融危機背景下,市場對節能型汽車產品的巨大需求,國內汽車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快速實現產品轉型。
對于國內合資汽車企業來說,必須認識到未來產品引進要選擇日系、歐系產品為主。過去美系、日系、歐系三方競爭的大格局在全球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車身寬大長、油耗高為特點的美系產品已經日薄西山,美系產品本身也在向歐系特點積極轉型。2008年12月上海通用推出的別克新君威,以及將要推出的雪弗蘭科魯茲都體現了這種產品轉型趨勢。未來,政府主管部門還應加強政策引導,確保市場換技術意圖的真正落實。例如,對經濟型轎車排量區間發動機的升功率、油耗規定限值,逼迫跨國巨頭淘汰那些老舊發動機,引進其最新的發動機技術等,使我國合資企業汽車產品的抗風險抗沖擊能力更強。
對于自主品牌廠家而言,當務之急是建立自主創新共享平臺,研發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盡快使中系車擁有節能、可靠等良好的口碑。例如,我國已經成立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計劃經過3年至5年的自主創新,使我國的轎車車型減輕自重8%至10%,安全性滿足國家轎車正撞和側撞安全法規要求。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陳一龍介紹,目前,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自重較國外同類車高8%至10%,商用車自重較國外同類車高10%至15%。而以轎車為例,車重每減少100公斤,每升油就可多行駛1公里。
3.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2008年12月15日,比亞迪汽車公司的F3DM雙模電動車在全國正式上市。比亞迪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雙模電動車,將控制發電機和電動機兩種混合力量相結合,通過按鍵,可以使車輛在純電動(EV)和混合動力(HEV)兩種模式之間自由切換。純電動模式實現了零排放,混合動力的排放標準也遠遠優越于歐IV標準。從某種角度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終于絕對占優地搶到了一個“籃板球”。
伴隨著石油資源的快速消耗,傳統內燃機汽車必將成為夕陽產業;而新能源汽車則是注定的朝陽產業。今后決戰將圍繞新能源汽車這一朝陽產業展開。
目前,全球汽車業的版圖依然在活躍地不斷變化。無論是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分家,還是美國三大汽車的情況,都預示汽車產業興衰將取決于產業技術革新的方向與成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生產廠家只有立足朝陽產業的決戰,在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重點突破,才有機會超越世界汽車巨頭的百年積累;只有抓住危機中的機遇,以創新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在全球范圍躋身未來汽車工業的盛宴。
參考文獻:
1.鄧先虎.中國亟需獨立的汽車金融體系.汽車與社會,2001(2)
2.陳楊.國外汽車金融服務的借鑒與產進.汽車研究與開發,2003(2)
3.梅明華.美國汽車金融服務模式及其啟示.中國金融,2003(2)
4.劉云新.汽車制造業發展汽車金融業務戰略研究.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5.石嘉玉.淺析國內汽車企業對汽車金融市場的參與.社會汽車,2003(4)
6.楊思成.淺析中國汽車金融服務體系.汽車研究與開發,2002(3)
(作者單位:山西陸捷實業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