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最近,上海國際板叩門聲聲急。據有關人士透露,國際板上市規則討論稿有可能在十一后公布。另據有關媒體報道稱,國際板未開先熱,券商已打響承銷戰,某券商已率先奪得兩單。
為什么熱衷于推出國際板?這是一件值得人們深思的事情。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目前A股市場并不成熟,不僅投機盛行,制度建設更是千瘡百孔。中國股市的定位是為企業融資服務,這是中國股市最主要的功能甚至是唯一的功能。為了讓上市公司最大化圈錢,新股發行一直都是奉行高價發行的原則。如今年IPO重啟后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達到了38倍,像中國建筑、光大證券這些大盤股發行的市盈率更是達到了51.29倍和58.56倍。這樣的高市盈率發行,使得股票從一級市場開始就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帶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唯有風險而已??梢詳嘌裕谶@種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強推國際板只是霸王硬上弓,它只能使國際板淪為外企的圈錢板,是不利于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甚至將造成國民資產的大量流失。
那為什么還要加快國際板推出的進程?這顯然是地方利益驅使的結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上海市政府與上交所方面之所以熱衷于推出國際板,實際上是眼紅于深圳創業板的推出。但問題是,國際板與創業板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創業板的推出不能成為國際扳推出的借口。畢竟創業板與國際板的服務對象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為企業融資服務,但創業板服務的是國內的中小企業,開通創業板,可以為國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但國際板呢?是為外企融資服務的。這顯然不是中國股市的義務。特別是在國內企業上市融資都很困難的情況下,難道我們有必要安排外企上市來與國內企業爭奪資金嗎?更重要的是,中國股市的新股發行都還是高價發行,是發行人的一種圈錢行為,難道我們還要讓外企來中國股市圈錢嗎?難道我們還要接納我們的競爭對手淡水河谷等來國際板上市,讓它們進一步做大做強,并進一步危及國內企業的利益?
其實,開設國際板,外企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國外成熟的股市里,新股發行的市盈率通常只有10倍左右甚至只有幾倍,但到中國股市來發股,新股發行市盈率可以達到30倍、40倍甚至更高,這當然符合外企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因此,對于外企來說,國際板是一種誘惑。面對這種誘惑,外企當然愿意來中國高價發股。中國股市的錢,不圈白不圈,白圈誰不圈。所以,我們看到。在國際板開設的消息推出后,國外企業紛紛響應,不僅匯豐、東亞銀行、長江實業這樣一些“老面孔”表示要來上市,而且就連淡水河谷這樣的對手也來尋求國際板上市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國外企業的積極響應,這又使得國內某些人開設國際板的勁頭更足。
在國際板的開設問題上,券商同樣也是重要的受益者。因為一旦國際板開設,來華上市的外企基本上都是巨額融資,券商作為外企來華上市的保薦人與承銷商,因此可以輕而易舉地從中獲得巨額的保薦費與承銷費收入。對于國內某些唯利是圖的券商來說,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根據有關媒體報道,雖然國際板推出的事宜還未敲定,但券商的承銷戰業已打響,其中某券商甚至已經獲得了兩家外企的委托意向。至于國際板的推出是否損害投資者的利益,這就不是這些券商們關心的事情了?;仡?003年的“富通昭和事件”,為了承銷費,某些券商就連“昭和”都敢推薦上市,因此,為了更多的保薦費與承銷費,力推國際板當然是某些券商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是在這種背景下,在國際板推出的問題上,誰來真正地關心一下投資者的利益呢?為了國企,股市犧牲了投資者的利益;為了民企,股市犧牲了投資者的利益。如今,難道還要為了外企,也來犧牲投資者的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