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愿
黃金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東西,但熟悉僅限于它曾經是我們的貨幣,是貴重的飾品。作為投資品,卻是改革開放以后才有的事。什么實物黃金,紙黃金,黃金延期,從飾品到投資品的轉變在一個炒金者眼里,它其實濃縮了一段歷史……
全職炒金者陳先生
手里有點錢,身邊有著通貨膨脹,自然會想著投資,可是面對動輒上千萬的投資品種、不穩定的增長周期,大部分品種的效率水平似乎不那么樂觀。中小投資者該怎么選擇?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走訪了全職炒金者陳先生。
對抗通脹很多人會想到買房,可是小錢怎么買得了房產?而且2002年中國黃金現貨交易市場開放的時候,房地產才處于剛起步階段,也很難預見到現在的火爆行情。再者就是炒股,白天工作忙,晚上好不容易下班,股市卻老早休市了。“最初,我也只是把炒黃金當作白天工作之余的夜間消遣。”陳先生笑著說,“那時就覺得時間用來打游戲也是浪費,不如去炒黃金,資金可以增值又體會到游戲的刺激感。”投資,無非也是一種博弈行為,英文中“GAME”既表示博弈,也有游戲的意思。陳先生的財富之路,就是從時間限制少、可隨時交易的黃金現貨交易開始的。
中國的黃金交易發展時間并不長,1949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黃金開采企業都必須將所生產出來的黃金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再將黃金配售給用金單位。到1982年社會大眾才重新擁有黃金,渠道還只是通過商場可以購買到黃金首飾而已。到今天,無論是街頭的珠寶專柜還是投資機構,都會醒目地標注出“今日金價”,陳先生說:“就算不是炒金者,也會多多少少感受到這種氛圍。”
與其他金融品種相比,投資黃金有許多優點。“首先是操作公開,影響因素較少。當時也考慮過要不要擠時間進股市,但是中國股市盤小、容易被大莊家控制,散戶又經常被‘內幕消息困擾。我曾經炒過期貨、外匯,但總體感覺期貨不適合我們這樣的小投資者,炒外匯風險更大,價格比黃金變動更厲害,因此就想到炒金。”金市屬于全球性的投資市場,現實中還沒有什么財團的實力大到成為莊家,操縱金市。
面對筆者心中“為什么選擇現貨黃金交易”的困惑時,陳先生的回答簡單明了:“當初入行當然不是為了貨幣保值,所以不會選擇實物黃金。國內紙黃金交易曾經做過,但是因為只能通過銀行,限制多、費用高、交易靈活度差,只可買漲,所以沒有選擇以上兩者。”
陳先生進一步解釋道,“國際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操作行為是完全公開的,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大范圍普及之后更是如此,別人怎么操作在網絡上一清二楚,靈活度也大。”所謂“靈活度”,就是黃金現貨交易的買多賣空機制。“其次是操作成本低廉。一架電腦、每月的上網費和極低的交易費用就能完成交易,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杠桿。”如果能巧妙利用金融杠桿,1□100乃至國際炒家1□600這樣更高的比例操作資金,就算金價僅波動1%,就可能賺到接近100%的錢,而且事實上金價波動遠不止這1%。當然。與高盈利相伴的是高風險,“市場是比較公平,但是也很殘酷。”陳先生說。
“我只是投機者”
在談及自己的投資歷程時,陳先生說,“長線投資黃金的人,是將黃金作為長時間的儲蓄進行囤積,這是真正的投資者;而我這樣從事黃金現貨交易的,不能算投資。我只是投機者。從宏觀上來看,整個市場沒有產生實際增值,卻在不斷產生交易費用。”
“做國際黃金現貨交易,虧的多賺的少。我個人觀察得到的結果是,10次里會有8次虧本,1次不虧不賺,最后1次才會賺錢。”也就是說,正確的決策可能僅占一成,但是如果能夠把握好機會,這個10%就可以把虧損的部分全部彌補,并且盈利。
“剛開始炒的時候,基本上是虧錢,不斷地虧,花掉多年辛苦積蓄,簡直不堪回首。不過可能運氣也比較好,所以沒有虧得那么多。差點虧到沒本了的時候,賺了一筆。于是堅持下來了。”在這里,經濟學中“新手的運氣”已經不是獲利,而是小額虧損,足見炒金的風險性。“做全職炒金者的時候,我就徹夜閱讀相關文章、監視行情漲跌,導致生活日夜顛倒。”說到這里陳先生笑了笑。
那么如何獲得經驗?陳先生表示,“這個只能自己實際操作了才知道,所以一開始會產生很多失敗的經驗,就當是交學費。”只要是論及金融操作方面,無論是默默無聞的散戶還是大名鼎鼎的投資家,幾乎無一例外是經驗主義者。成功建立在經驗之已經驗來自于無數錯誤。陳先生同時說,“確實有極端天才的操盤手,當然這樣的人不會很多。而且絕對不能跟著某個人操作,這就是把自己的錢給別人賺。”
“這是增值,不是增殖”
想想那些呈指數倍增長的資產吧,就像金錢不斷增殖一樣,多么激動人心!但陳先生告訴筆者,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現實的。“炒金盈虧要做好大起大落的心理準備,日進幾千萬很正常。我見過有人以5萬美元為起點,利用金融杠桿的放大效應,不斷用賺來的資金再做本金,幾個小時就賺到幾千萬。”這樣的增長方式,除了拉斯維加斯賭場里那些掌握竅門的賭徒,似乎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匹及。“一下子賺這么多沒什么好驚訝的,這的確是和賭博比較像。當時那個人說‘不賺到1億堅決不停手。當你距離1億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容易停手。可是價格波動難以預料,賺來的錢突然從幾千萬跌了下去,直到跌回最初的5萬美元。這些資金不是100%的‘實錢,直線暴跌也很常見。”
“之前炒金利潤率很高,一年做一波行情可以大賺一筆,買房養車都不是問題。我有不少朋友那時都買上了多處豪宅和名車,但是這樣消費習慣培養起來,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覺得生活成本突增得太厲害,必須增加其他的投資品種,如房地產等使資產保值。”陳先生表示,目前朋友中比較成功的投資人士,走的都是“黃金急賺錢,收獲投其它”的低調道路。
“這是增值,不是增殖。”陳先生表示。“真正的投資家心態較為成熟,不會期待自己的資產成倍翻滾。因此炒金的群體很大,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加入,然而真正成功堅持下來的卻沒有幾個,剩者為王。”
“心態一定要擺正,無論投資什么都要注意這點。一般來說,資金越多的人,對自身財富增值的期望值越低,這就能更冷靜的看待風險控制。前面提到的那個用5萬美元做起始資金的人要是擺正心態,及時抽回幾千萬的資金,也不至于跌回起點。”言談中,陳先生不乏調侃,“像我這樣沒有期待很高的回報率,所以也存活下來了。”
同時陳先生也指出,“市場瞬息萬變程度大到難以遵循事先設定的計劃,計劃趕不上變化,強制設定賣出點和止損點在實際操作中不那么容易。操作者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堅持正確的大方向,剩下的小錯誤與不足只能依靠經驗慢慢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