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明
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我們稱之為“投機”。而發生在福百祥董事長王聲度身上的“投機”,則別有一番滋味。他選擇的投機對象是高雅的書畫。
與陳良敏“投機”
在整個收集過程中,王聲度廣尋益友,相互交流、分享、品鑒書畫作品,因此他在90年代初期就結識了陳良敏。
“90年代初,陳良敏在南平市松溪縣做木雕,那時候他并不覺得自己的畫非常好。”王聲度回憶起與陳良敏投緣的往事。
對于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來說,木雕的變現的能力比書畫強,自然成了謀生的工具。“當時我看到他的畫之后與他交流‘你的畫應該比你的雕刻作品更有潛力。”王聲度說:“陳良敏當時因為我的鼓勵而感到振奮,隨后送了我一幅畫。”
藝術創作者能夠找到讀懂自己作品的人,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與陳良敏的緣分不僅于此。
王聲度回憶,大約在1992年有個美國的朋友來中國,他希望有個畫家能夠幫他畫一幅關于茶的作品,王聲度介紹陳良敏與他見面。“就是這個姻緣,我成了第一個介紹客戶去買他(陳良敏)的畫的人。”王聲度說,以前陳良敏的畫不是通過市場流通交易的,而是欣賞他的人去索取或是陳良敏主動贈送他人。
“陳良敏不斷地在追求藝術創作造詣,都是免費幫人畫,那位美國朋友看了之后贊不絕口,主動給了他兩萬美金。畫的是一幅6尺長的《武夷茶園》,現在還在舊金山。”王聲度表示,此事也激發了陳良敏對書畫創作的熱情,之后又送了我幾幅畫,其中也有《十八學士登瀛洲》等非常著名的畫作。
如今的陳良敏已是國寶級的人物,王聲度意興闌珊地談起了陳良敏的進京過程。
陳良敏十年進京
通過王聲度的講述得知,1990年李瑞環同志來福建視察,在三明市麒麟山公園的麒麟閣,陳良敏一幅《十八學士登瀛洲》深深地吸引了李瑞環同志的目光,他在那幅畫前徘徊了許久,甚至因為這幅畫而取消了后面的行程。隨行的省市領導很多,問及作者卻無人知曉,李瑞環希望能夠找到作者,只是這個心愿隔了十余年才實現。
2002年,全國政協一位保健醫生到武夷山旅游,經過南平市時參加了當地政協舉辦的畫展,在畫展中看到了《十八學士登瀛洲》這幅作品,落款陳良敏。
這位保健醫生突然回想起李瑞環同志曾經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幅作品,咨詢了隨行的南平市相關人員,得知作者是南平市政協委員陳良敏。保健醫生帶了幾幅陳良敏的作品和畫集回到北京,從畫集出版時間、畫作風格李瑞環同志確認——這就是他要找的人。隨后全國政協秘書長通過電話與時任福建省政協主席的陳明義取得聯系,要求轉達李瑞環同志對陳良敏的關切、希望陳良敏能到北京去的意愿。
陳良敏覺得難于置信,恰巧同年他參加了全國政協舉辦的畫展,期間全國政協秘書長帶他和李瑞環會面。李瑞環開導陳良敏要到北京去,學習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都能幫助他提升技藝。隨后全國政協向福建借調陳良敏,并專門為他創作了畫室。
說罷,王聲度感慨:“我收藏陳良敏的畫,純粹就是因為喜歡。他的畫作很有靈氣,用色、人物線條、神彩都非常得當,從來沒有想過他的畫會如何增值,當年并不是出于投資的目的。雖然現在他的畫作是價值不菲,但是他到北京之后仍然沒有在市場上露面去謀取商業價值利益,而是專注在全國政協創作。”
王聲度對陳良敏的崇拜不僅體現在技藝上,對陳良敏的道德情操更是萬分敬仰。兩人因對書畫都抱有熱情而相識,看似機緣巧合,實則志同道合,只是一個潛心創作,一個潛心收藏。
真誠的心
李瑞環卸任全國政協主席后專門為陳良敏做了一次繪畫展,并向全國著名寺廟捐贈《五百羅漢圖》。王聲度說:“畫展我也參加了,這是全國政協個人畫展的第一例,從來都沒有人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過畫展。”同時王聲度表示,他不僅邀請我去參加,還送了我一幅《五百羅漢圖》。
由于對書畫作品的熱愛,王聲度還創辦了福百祥茶會所,以搭建書畫愛好者和創作者的交流平臺。陳良敏得知此事后也表示贊成,并且特別為王聲度創作了一幅畫。“那幅畫如果按照現在的收藏價值,不下200萬。因為我是第一個認同他的畫作、第一個買他畫的人。”王聲度如是說。
他介紹自己目前藏畫大約有2~3百幅,幾十年下來,全國各地只要看到好的作品他都收集,如果按照市場價值去估算藏畫價值,僅僅是陳良敏的作品,估計就有上千萬。
王聲度說:“目前還沒有將收藏愛好轉變成投資,幾時年來我都沒有改變,有好的畫作我都會收藏,譬如朋友介紹的一位新疆畫家,到福建來展覽,發現他的畫很有個性,也就收集了起來。”
王聲度更喜歡與人分享字畫作品,共同欣賞,而不是為了謀取它的商業價值。如他所說:“人往往是這樣,不經意間有特殊的收獲,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的心。”
所謂的“投機”,是在擁有共同愛好的前提下持有相同見解。王聲度的“投機”,歸功于他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品鑒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