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嘯
地鐵建設與鋼鐵、裝備制造、建筑等多個行業關聯,此輪刺激經濟依托地鐵也是出于此考慮。相關統計顯示,軌道交通每投入1億元將可以拉動2~2.6億元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估算,到2005年僅地鐵建設將為經濟發展貢獻至少2.4萬億。
在中央拉動經濟的指揮棒下,國內掀起新一輪地鐵熱潮。短短一年間,福州、鄭州、青島等9個城市的地鐵規劃獲批并相繼開工。
根據國務院已批復的24個城市地鐵建設規劃,2015年前后將規劃建設70余條地鐵,總長度約2100公里,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相當于4個三峽大壩的投資。若考慮到地鐵每投入1億元可拉動至少2億元相關產業的發展,此輪地鐵建設熱潮對經濟的貢獻將超2.4萬億元。
為拉動陷入全球金融海嘯中的中國經濟走出泥潭,從2008年8月開始,國家先后批復了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福州、昆明、大連、南昌和青島9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目前這些城市的項目均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當前還有南寧、東莞、濟南和合肥4個城市的地鐵規劃正在等待國務院批復,再加上北京、上海、廣州等早先獲得國家批復的15個城市近期紛紛擴容地鐵規劃,地鐵建設熱潮已蔓延至28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共有14個城市的46條線路正在開工建設中,建設總里程1212.3公里,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
發改委審批未有放松
參與國家發改委地鐵規劃項目評估的專家表示,地鐵雖未列入到中央4萬億投資項目中,但是國家確實有意通過地鐵來拉動經濟,現在中國進入了地鐵建設高峰期。盡管如此,但并不意味著國家放松了對地鐵項目的管控。
在地鐵項目審批上,發改委考核項目的首要條件就是各地的財力狀況,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別是對二線城市的地鐵項目審批,發改委還是相當謹慎。
對于審批中重點關注哪些內容,上述專家透露,根據2003年國務院文件規定,建設地鐵城市人口需超300萬、GDP超1000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0億元,這些只是申請修建地鐵的基本條件,評估組還將重點審查項目建設是否必要,客流預測是否準確,工程造價是否合理以及車輛設備國產率化是否達到70%以上。
事實上,地鐵設備國產化程度一直影響著地鐵的發展。
1995年和2002年國家兩次對地鐵項目審批“急剎車”,就是因為地鐵設備需大量進口,地鐵造價相對較高。20世紀90年代,廣州、上海、北京建成的3條地鐵線,由于采用了大量的進口機車設備,綜合平均造價達到了每公里6—8億元人民幣。直至最近幾年地鐵建設國產化過程中,每公里造價減至4億元左右后,國家才加快了對地鐵項目的審批進程。在2003—2005年,共批復了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從2008年開始,國家又批準了9個城市的地鐵規劃。
為關聯行業帶來商機
地鐵建設與鋼鐵、裝備制造、建筑等多個行業關聯,此輪刺激經濟依托地鐵也是出于此考慮。相關統計顯示,軌道交通每投入1億元將可以拉動2~2.6億元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估算,到2015年僅地鐵建設將為經濟發展貢獻至少2.4萬億,鋼鐵、裝備制造等多個行業都將受益于地鐵建設。
中國鐵建第十四集團公司北京地鐵4號線黃莊站的項目經理謝晉水表示。兩個半黃莊車站的用鋼量就相當于整個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用鋼量,這還不包括鋼軌和車輛的鋼材消耗。
來自中國北方機車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01年,中國城市軌道數量將達到55條、1500公里,配屬車輛逾6000輛,以當前平均每輛車600萬元左右計算,僅車輛投資將達到360億元。
如果采購技術含量更高的無人駕駛城軌車輛,車價約為1200萬元,拉動作用更大。同時,城市地鐵是大型工程項目,其開發建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它的興建將強力帶動就業,還能給工程施工、建材、水泥、石材等相關產業帶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