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大學“世界民意”研究項目11日發布一項最新民調,內容是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中美在國際作用、氣候政策、人權等方面的表現發表意見。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全球作用“相當積極”的比例高于美國。
該調查由馬里蘭大學政策態度研究所發起,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共同參加,2萬多民眾接受了調查。結果顯示,對中國的全球作用持“相當積極”評價的比例為44%,持“相當消極”評價的比例是34%;對美國的全球作用持“相當積極”的比例為40%,持“相當消極”的比例也為40%。
調查發現,亞非國家對中國的全球作用持“相當積極”評價的比例很高,如肯尼亞為76%,巴基斯坦為89%。美國在歐洲和亞洲則毀譽參半,尤其是在伊斯蘭國家中的負面民意比例很高。如土耳其和埃及對美國評價“相當消極”的比例分別為72%和67%。
在氣候政策方面,全球民眾對中美的期望度均很高。伊斯蘭國家和亞洲國家基本對中國氣候變化政策持“支持”態度。歐洲、伊斯蘭國家和亞洲國家對美國的負面評價較多。此外,53%的民眾認為中國“總體上愿意和其他國家合作”,持反對意見的為35%。而77%的民眾認為美國“利用軍力威懾他國”,大大高于持否定態度的14%。
這次的調查報告特意關注了中國港澳臺地區的看法。報告指出,中國香港和澳門絕大多數民眾認可中國在國際上的積極作用,超過2/3的人不贊同“中國利用軍力威懾他國”的觀點。報告說,雖然臺海關系依然存在緊張因素,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并不像某些人預想的那樣負面。超過一半的臺灣民眾都認為大陸在國際上扮演了“相當積極”的角色,并認為大陸在國際舞臺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了合作。
“世界民意”研究項目組主任斯蒂芬·庫爾說,民調發現的一個重要傾向是,一些歐洲國家靠美國更近,而伊斯蘭國家則親近中國、反感美國。他說,對美國呈負面看法的國家和地區的民意具有相當的持久性,這可能與小布什留下的負面資產有關。▲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中國全球作用比美積極
環球時報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