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胡德堡基地槍擊案在美國社會引起的風波仍未平靜。隨著槍擊案嫌疑犯哈桑從昏迷中蘇醒過來,他將面臨來自軍事法庭的審判。美國福克斯電視臺12日稱,哈桑很可能被判處死刑,如果執行的話將是美軍半世紀來的第一次。關于哈桑的命運在美國社會引起高論熱潮。盡管美國的軍事司法體制并沒有廢除死刑制度,但正如美聯社報道的標題所說,“美軍判決死刑難,執行更難”。
具有很強象征意義
美聯社稱,當前哈桑將被處以何種刑罰,是否會被判處死刑,已成為美國內輿論關注的重要話題。
支持的一派觀點認為,哈桑制造的槍擊案令13人死亡,30人受傷,而且在犯罪過程中意識清醒,屬于典型的蓄意謀殺行為。然而,美國內的一些民權組織則認為,盡管哈桑犯下的罪行無法饒恕,但“任何司法制度沒有權力剝奪他人的生命”,這類組織堅持哈桑不應被判處死刑的觀點。
從美軍司法制度的歷史來看,盡管沒有廢除死刑,但已經有近半個世紀沒有執行過死刑。距離最近的一次是在1957年,一個叫約翰·本奈特的黑人士兵因強奸并企圖殺死一名11歲的奧地利小女孩而被判處死刑。但此項死刑直到1961年才得以執行。此后,雖然美軍事法庭也曾判決過15人死刑,但后來的判決結果在經過上訴之后都被變更。美聯社認為,此次哈桑面臨的審判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代表著“美國軍事法庭是否會重啟死刑刑罰”。
美軍事法庭偏袒明顯
美福克斯電視臺認為,盡管美國民眾要求判處哈桑死刑的呼聲很高,但根據美國的軍事法庭一貫的做法,哈桑最終能否被判死刑,依然存在變數。
據介紹,美國軍事法庭沒有永久的固定法院,軍隊走到哪里,法庭就設在哪里。律師、法官和軍事法庭成員來自負責軍事法庭審訊的部隊,一旦審判結束,軍事法庭也宣告解散。通常軍事法庭由被告的上級指揮官負責召集,成員也是由該指揮官指定。在軍事審判中,通常只要有2/3的陪審團成員同意,就可判被告有罪。不過判死刑必須得到陪審團的一致同意。杜克大學的法律教授斯科特·西利曼說,就哈桑一案的審判來看,陪審團將由12名軍銜高于哈桑的軍官組成。這意味著哈桑的陪審團成員不會像民事法庭的陪審團成員那樣隨意抽取而成,其中不排除有將軍參與。相對于普通民眾而言,這些人對死刑的態度更加保守,要想獲取12名陪審團成員一致同意判處死刑并不容易。而且美國的軍人被告也比民事被告能獲得更多“保護”。
此外根據美國的《統一軍事司法法典》,對軍人的死刑判決必須得經過美國武裝力量總司令即總統的批準方能生效。雖然總統也有權對死刑犯進行赦免,但前提是總統首先批準死刑,然后再下命令赦免。西利曼說:“讓總統簽署批準對死刑的判決,這本身就已經演變成一個政治舉動。”2008年7月,前總統布什曾經批準對一名軍人羅納德·格雷的死刑,但迅速在美國社會引發政治浪潮,引起民權團體的強烈抗議,至今該案還在上訴中,格雷的死刑也未執行。2006年9月,有8名駐伊拉克美軍士兵被美軍方調查人員建議判處死刑,罪名是涉嫌殺害伊拉克平民,該案在美國社會引發強烈地震,但最后依然不了了之。
死刑缺失讓美軍施暴無負擔
有分析認為,由于美軍的死刑制度長年來已名存實亡,在缺乏有效法律威懾的情況下,死刑的缺失成為美軍施暴的“護身符”。特別是對于駐扎在海外和部署在戰場上的美軍士兵而言,對駐在國平民進行濫殺無辜,已非個案。
像駐日和駐韓美軍在當地的胡作非為鮮有受到懲罰,已經在當地民眾中激起了強烈的反美情緒。而根據《華盛頓郵報》對駐伊和駐阿美軍濫殺平民事件的調查,因殺人罪名被起訴的士兵極少,多數涉案士兵不是被定以輕微罪名,就是被施以行政處罰,甚至被免罪,絕大多數濫殺事件根本就未立案。這一結果說明美軍指揮官在發生濫殺事件后不愿進行調查,也不愿讓下屬承擔責任。評論指出,當前對哈桑案件審理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法律范疇,這里面有更有不少政治因素在暗流涌動。▲
美軍事法庭對于判處死刑非常謹慎。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謝 昭 本報特約記者 盧夢之
胡德堡槍擊案主犯可能成半個世紀以來首例
環球時報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