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先

311漁政船赴南海是一次例行巡航,既有效保護漁民的合法權益,又維護國家海洋主權權利。
在3月10日漁政311號船準備赴南海巡航執法時,一個細節場景頗為意味深長。
在碼頭送行隊伍中,除了農業部漁政系統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有一支來自海軍的儀仗隊。他們的低調亮相,讓311這艘中國漁政最大噸位的執法船,隱含了更為深層的行為象征。
只因南海最近并不寧靜。
此前的3月8日,美國海軍“無瑕”號闖入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遭到5艘中國籍船舶攔截。2天之后,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正式簽署《領海基線法》,將中國的南沙部分島礁和黃巖島劃入菲領土。
在此背景下,由海軍退役船只改裝的311船甫一宣布開拔南海,便在南中國海利益各方中激起震蕩。海峽對岸的一家媒體這樣評論:“大陸派出漁政船而非軍艦到南海宣示主權,同時為漁船護航,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東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李富榮局長告訴《新民周刊》,實施主權管轄權利是漁政船巡航的一大職能。此外,它還擔負在我國專屬經濟區維護漁區生產秩序、管理本國漁船生產行為以及對漁業安全生產護漁護航、搶險救助的職能。
從1996年國家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之后,我國宣布了自領海基線起200海里、在領海之外并鄰接領海的專屬經濟區。盡管在嚴格意義上,專屬經濟區不被視為國家領土的一部分,但沿海國不僅對其生物、礦產資源享有主權權利,還享有行政管轄權、民事管轄權、刑事管轄權和國際法所賦予的其他權利的管轄。
李局長說,專屬經濟區漁政巡航體現了國家的主權權利,是一種國家權益的宣示行為,它的意義遠遠超出漁業權的范圍,是維護國家海洋權利的重要體現。
據他介紹,東海區漁政從2000年正式開始巡航,每年都會派出20余艘漁政船負責所轄海域的專屬經濟區巡航,另有輔助船配合,履行我國的主權權利。去年,東海區派出32艘漁政船,其中19艘直接參與了巡航。
對于此次南海區311船巡航一事,李局長認為“這是一次例行的巡航,既有效保護漁民的合法權益,又維護國家海洋主權權利”。
他介紹說,過去中國漁民去西沙、中沙的多,去南沙的很少,一方面路途遙遠,另一方面也面臨菲律賓、越南等國軍艦的驅趕。最近幾年,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匱乏,我們通過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派遣漁政船護漁護航的方式,鼓勵那些續航能力強、抗風浪能力強的漁船去南沙從事漁業生產。
李富榮說:“目前我國在南海區比較直接的權益是漁業,而維護漁業權益又是我們漁政部門的職責,我們派漁政船巡航是履行職責。這對我們漁民的正常生產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
據透露,由于南海專屬經濟區的周邊環境復雜,而且時有海盜出沒,目前南海區的漁政船除配備衛星導航、衛星通訊設施之外,大多配有少量防衛性武器,以應付對抗性事件或海盜襲擊。
我國對南海區域的一貫政策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對此,李富榮深為贊同。他說,南沙群島許多島嶼被周邊國家占領、瓜分,我們現在在堅持主權權力而又改變不了現狀的情況下,重點做的就是保護中國漁民流動作業,全力致利于這一區域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維護我國漁民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