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風高浪急的民意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瀾,又有哪些商業訴求值得玩味?
“我為什么要賣匯源?這本身是一個很簡單的市場行為,合算就去做,不合算就不去做。” 一個為生存,一個為發展,匯源老總朱新禮本以為這只不過是一起“你情我愿”的交易。不料自從2008年9月3日把球開出去,就像“投入了一條黑暗的隧道”。
全國人民并不答應他“品牌無國界”的說法。跨國公司對中國民族品牌的策略歷來都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買”。從天府可樂到樂百氏、活力28、美加凈、小護士、樂凱膠卷……諸多被外資并購之后雪藏的“前車之鑒”,足以讓國人警惕可口可樂“絞殺國貨”的企圖和又一民族品牌的“人間蒸發”。
新浪調查顯示,從去年9月3日到9月9日僅僅一周的時間,就有36萬名網友參加網絡投票,反對者高達79.75%。這一結果,與商務部“棒打鴛鴦”后12萬網友中超過80%都強烈贊同遙相呼應。
但這點瓶瓶罐罐的事怎么會卷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輿論漩渦,引起包括股東、員工、經銷商、供應商、商會、基金、投行、咨詢公司、外商、國內產業界、政府、消費者、學者、國內外媒體等諸多利益方、非利益方的強烈關注?風高浪急的民意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瀾,又有哪些商業訴求值得玩味?中國對外開放的坐標參照,是否正在發生歷史性嬗變?
商務部:“叫苦”還是“吹風”?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過程充滿了戲劇性。
3月18日一早,某外電刊登了《可口可樂可能放棄收購匯源》的爆炸性頭條。而另一家外電的中文網又言之鑿鑿地宣稱,中國商務部料將很快會有條件批準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的并購。
相信誰呢?正當人們傷腦筋的時候,在港交所上市的匯源果汁開盤后已經暴跌了19.42%,隨即突然停牌,時間定格在10點13分。
僅僅過了4個多小時,商務部官方網站出現了一則公告:《商務部就可口可樂公司收購中國匯源公司案反壟斷審查作出裁決》。這起收購被否決,就像當初被閃電式宣布一樣,都令人大感意外。
“我們之前從商務部得到的消息都是這次收購沒有問題,可口可樂全球CEO還很高調地宣布在中國投資20億美元,向員工說要做好并購準備,估計他現在肯定很郁悶。”一位人士透露。
3月18日下午,朱新禮秘書和匯源公關部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一位員工告訴記者,他們都在順義總部開會。次日記者撥打匯源集團總裁助理、新聞發言人曲冰的手機,也是有去無回,而可口可樂采取了同樣的緘默。
在一片“為什么”的嘩然中,商務部成為眾矢之的。
“我感到非常遺憾。其實批和不批這宗并購都無關緊要,但商務部禁止并購之后,并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達的方式又有相當多的惡意推斷。這個案例在中國絕對具有里程碑意義,如果不展開,怎么讓我們準確捕捉政府的意圖?我們希望商務部能夠進一步公開證據。” 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王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這起并購是否會引發壟斷,確實只是一個假設。而且果汁行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不需要政府太多管制。商務部不是對既成事實進行推定,論證又不是很嚴密,大家不難看到其中勉強之處。究竟因為什么把案子給否決了?”《投資者報》總編輯何剛也發出疑問。
多家財經媒體不約而同提到安邦咨詢早在2月下旬即預言,可口可樂并購匯源一事,十有八九要失敗。安邦突然表示悲觀,都捕捉到了哪些蛛絲馬跡?
“今年1月份,商務部外資管理司副司長林哲瑩曾談到可口可樂收購匯源面臨三個困難:即媒體過度炒作對商務部行政形成干擾;仍需就該收購對匯源民族品牌的后期影響做評估,評估結果現在還未知;需要從整個產業健康發展方面做評估。
我們作情報分析會關注持續、動態的信息,感覺到商務部官員破天荒的‘叫苦,一方面是確有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也是在‘吹風,這在整個事件的進程中給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負面信號。” 安邦集團副總裁、研究總監賀軍告訴記者。
“宏觀上,我們長期以來強調對外開放,外國資金并購中國企業前幾年做得順風順水。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迫使這艘大船需要慢慢掉頭,我們過去總盯著外面,突然發現全世界都在盯著我們13億人的市場。決策背景發生了偏差,將對中國產業并購發生微妙的影響。我們的資源將更多向國內傾斜,同業的反對聲音,跟過去相比可能就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比如內需、就業、國內市場……我們對外資,也不會像過去撿到籃子里都是菜。
互聯網對中國政府決策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忽視民意、輿論的力量,那是對中國不了解。我們還深入研究了商務部去年爆出的‘郭京毅案。就我所知,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政府外資系統里最大的一個窩案,對商務部的決策會不會產生威懾的作用?”
賀軍認為:“以上都說明反壟斷的審核在中國當前的形勢下非常復雜,決策層要權衡諸多因素,最終做出一個0或1的選擇,然后再來找理由?!?/p>
可口可樂的“局”?
事實上,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一案可謂腹背受敵,來自可口可樂董事會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多??煽诳蓸啡ツ?月提出的收購價為每股12.2元,相當于50倍的市盈率。但隨著金融海嘯影響的升級,所有的資產價格都在下跌,匯源股價連日來跌穿9元水平,可口可樂在美國的市值也不斷縮水,現金流比較吃緊,當初的報價顯得越來越昂貴。
“至少五六個方面都呈現出了不利信號,促使我們斷定并購將導向失敗。沒想到在華爾街激起了那么大的關注,好多投行、基金都慌了,電話蜂擁而至。有家基金專門打電話過來,跟我聊了40分鐘。”賀軍說。
3月6日,耗資9000萬美元、亞洲最大的可口可樂創新與技術中心在上海開幕,可口可樂全球CEO穆泰康宣布未來3年將在中國投資20億美元?!爸档米⒁獾挠袃牲c,一,新投資計劃的規模巨大,比1979年以來該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總額16億美元還要多。二,可口可樂公布新投資計劃的時機,正值中國政府批準其收購匯源果汁的敏感時刻——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如果在3月23日前不能通過,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要約期限將會過期,各方將重新審視這宗交易。從當前形勢來看,可口可樂加大投資中國,無疑為其收購匯源增大了籌碼,因為這將是經濟危機之下,外商對中國充滿信心的標桿案例?!?/p>
很顯然,這位2008年7月新上任的CEO,非常期待自己能夠促成這筆可口可樂122年歷史中的第二大收購案,這是他未來戰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棋。外界也普遍認為,伴隨著穆泰康的中國行,這宗并購應該可以水到渠成。賀軍的觀點恰恰相反:“根據商務部透露,他們曾經跟可口可樂提出要附加條件,穆泰康應該已經聞到了負面的味道,才會在最后關頭砸下一個大籌碼,期望天平往這邊傾斜一下。而且這個大籌碼只不過是一個期票,兌不兌現還很難說。”
四面楚歌之時,可口可樂會不會臨時上演“大撒把”?匯源內部人員日前便指責可口可樂有意讓審批無法獲批。
“如果能夠收購,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相信他們也看到了,中國民眾的反對力量比他們預想的要大。他們可能就要考慮是強行收購,還是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由商務部來否決這項議案,哪種方式對它們更好?!焙蝿傉J為?!斑@起并購的復雜就在于可口可樂的角色比較微妙。甚至更惡意的推測是,也許這一切都是可口可樂布的局。因為對于可口可樂來講,難以用常規戰術打敗匯源。它知道這次收購一定會引起極大的反彈,故意出一個極高的價格讓朱新禮無法拒絕,然后挑起中國民眾的反對,最終導致中國方面發出禁令。這樣一來,相當于把匯源晾在了半空中?!?/p>
圍繞商務部的爭論更耐人尋味。西方媒體紛紛指責這是一個明顯的保護主義行為,國內民眾卻開始擔心這些指責會不會是被可口可樂高層公關的結果?
“4天前,商務部剛剛公布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一方面中國推動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收購,一方面在本土卻醞釀了太多民族主義的情緒,這對中國是柄雙刃劍。”王巍說。
英國《金融時報》的威脅更為露骨:“本報曾主張,對于中鋁195億美元增持力拓股份的計劃,不應以民族主義的理由反對,但在中國在果汁問題上挑起紛爭的情況下,很難辯護上述主張。北京不能兩頭占便宜。”
但賀軍認為:“澳大利亞的國會議員才不關心可口可樂并購匯源獲不獲批,商務部批準了反對黨也不會放中鋁一馬,只不過政客們會利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理由大做文章?!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