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時傳祥(1915—1975),山東省齊河縣人,中共黨員,是一位“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1915年,時傳祥出生在山東省齊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4歲那年,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時傳祥每天用糞勺挖、用糞罐提、用糞桶背、用糞車運,清理城里的糞便。舊北京城的路非常難走,時傳祥每天推著運糞的破轱轆車來回要走十幾千米,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轉”。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四趟。工錢卻少得可憐,一個月掙不到三塊銀元。
在舊中國,城里人的居家生活雖然離不開掏糞工,卻又非常瞧不起這一職業。掏糞工不僅受到社會的白眼,還要受行業內部一些惡勢力的壓榨和盤剝。時傳祥在這些“糞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盡了壓迫與欺凌。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糞霸等惡勢力,時傳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為他們規定高于別的行業的工資,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轱轆車全部換成汽車。時傳祥所在的崇文區清潔隊,就有了11輛汽車,清潔工人只需把糞掏好裝上車,再由汽車送至郊外。
運輸工具改善之后,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
時傳祥為了干好掏糞工作,動了不少腦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勞。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淺,糞便常常溢出來,氣味非常難聞。他遇到這種情況,總是不聲不響地找來磚頭,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他干的這行,是沒有節假日的,哪里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爛,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干掃凈。茅坑里掉進了磚頭瓦塊,他就彎下腰去,用手一塊塊地揀出來。
時傳祥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贏得了很多榮譽。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10月26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握著他的手,親切地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睍r傳祥高興地表示:“我要永遠聽黨的話,當一輩子掏糞工?!睆拇?,時傳祥成為載譽全國的著名勞動模范。《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單位都對他的事跡作了報道。他更加努力,更加熱愛本職工作。1964年,北京環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學生作掏糞工。時傳祥時任崇文區清潔隊青工班班長,為轉變部分青工怕臟、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時傳祥,臟活、累活搶在前,對青年工人言傳身教。同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5年5月19日時傳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責任編校:陽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