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王順友,1965年10月出生,苗族,中共黨員。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郵政局馬班郵路鄉郵投遞員。在木里藏族自治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長年累月奔波在往返里程達360千米的深山峽各的鄉郵路上。20年來,在雪域高原的送郵行程達26萬多千米,從沒延誤過一期郵班,從未丟失過一件郵件。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
接過父親的馬韁繩
在綿延數百千米的四川省木里縣雪域高原上,一個人牽著一匹馬馱著郵包默默行走的場景,成為了當地老百姓心中最溫暖的形象。
24年,他一個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按班準時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雜志、一張張報紙準確無誤地送到每個用戶手中;24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戰勝孤獨和寂寞,將黨和政府的溫暖、時代發展的聲音和外面世界的變遷不斷地傳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黨和各族群眾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這個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縣郵政局一個普通的苗族鄉郵員;一個20多年來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的郵遞員;一個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多萬千米、相當于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的共產黨員——王順友。
1984年,年僅19歲的苗族小伙子王順友從當鄉郵員的老父親手里接過了馬韁繩,子承父業,成為了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一名普通的馬班郵路鄉郵員。當時,老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鄭重地說:“送信就是為黨做事,為黨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順友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里,走上了馬班郵路的漫漫征途。
在馬班郵路上辛苦跋涉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這里高山綿延起伏,全縣海拔在五千米以上的大山有20多座,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王順友餓了就吃幾口糌(zan)巴面,渴了就喝幾口山泉水,困了就睡在荒山巖洞。
王順友負責的郵路從木里縣城經白碉鄉、三桷椏鄉和倮波鄉至卡拉鄉,往返里程584千米。1999年,王順友開始負責縣城至白碉鄉、三桷椏鄉、倮波鄉三個鄉郵件的投遞工作,這條郵路往返360千米,他每月兩個郵班,一個郵班來回14天,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這蒼茫大山中的郵路上。
從海拔近五千米到近一千米,氣溫從零下十幾攝氏度到近40攝氏度,依次經過察爾瓦山、雅礱江河谷、座窩山、矮子溝、雞毛店山、山王廟峰、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溝谷,穿過四片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必經之地察爾瓦山,氣候異常惡劣,一年中有六個月冰雪覆蓋,氣溫經常是零下十幾攝氏度。而一旦走到海拔一千多米的雅礱江河谷時,氣溫又高達40多攝氏度,酷熱難耐。從白碉鄉到倮波鄉,還要經過當地老百姓都談之色變的“99道拐”。這里,拐連拐,彎連彎,山狹路窄,抬頭是懸崖峭壁,低頭是波濤洶涌的雅礱江,稍有不慎,就會連人帶馬摔下懸崖掉進滔滔江水中。這就是王順友走了20年的郵路!在這條路上,沒人能和王順友比速度,他頑強無比。
(責任編校: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