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前段時間,隨市學習考察團赴上海市盧灣區、靜安區和江蘇省常熟市、昆山市考察學習,領略了“滬蘇”四地驚人的發展速度和輝煌的發展成就,感觸很深,收獲很大,進一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拓展了思路,堅定了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滬蘇”四地科學發展實踐令我們嘆服
四地地處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競爭力最強的長三角地區。近年來,四地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依托區位優勢,立足自身實際,不斷尋求新突破,闖出了一條高速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成功路子,經濟社會在高基礎上始終保持了快發展的好態勢。四地發展的特點概括地說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發展理念新。二是發展速度快。三是開放步伐大。四是科技支撐強。五是和諧程度高。
二、“滬蘇”四地科學發展經驗給我們啟迪
通過學習考察,不僅感受了先進地區科學發展的新成果,獲得了發達地區科學發展的新經驗,也引發我們的深入思考,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就我區而言,一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不斷轉變思想觀念。二是必須堅持調優結構,不斷壯大經濟實力。三是必須堅持借助外力,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四是必須堅持轉變職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五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三、全力推進碾子山加快科學發展新實踐
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關鍵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反思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確立更加強烈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照四地科學發展的成功實踐和經驗,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市委提出的“十二個堅持”符合我市實際,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一以貫之地狠抓落實。我們將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對照“十二個堅持”的要求,借鑒四地的成功經驗,著力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工夫: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致力于跨越發展。我們感到,必須通過學習實踐活動,著力破解思想上的障礙。進一步查找制約加快發展的原因,進一步查找我們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發展眼光和創新能力上的差距和不足,堅決破除小成即滿、因循守舊、封閉保守、畏難怕險的思想,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開拓意識、開放意識、拼搏意識,知難而進、敢試敢闖、勇于創新,以思想上的超越實現發展上的跨越。
二是進一步挖掘潛力,致力于科學發展。面對提高發展質量和擴大經濟總量的雙重任務,必須立足區情實際,充分挖掘潛力,放大比較優勢,形成經濟強勢,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結構、速度、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和良性循環。按照市委“全黨抓企業、全民搞招商、全力推改革、全面建小康”的部署,堅持抓企業、上項目、搞招商、促換位、優環境、增財源不動搖。突出抓工業經濟,圍繞做大骨干企業,加速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抓好項目建設,搶抓機遇爭取項目、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強化責任抓實項目、優化環境吸引項目。積極探索并大膽實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體現碾子山特色的發展模式。
三是進一步優化環境,致力于持續發展。借鑒四地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我們感到,在千方百計謀求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同時,必須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理念,克服不計環境資源成本的增長觀,把生態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變粗放的增長為節約的增長,著力解決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經濟社會之間的矛盾,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人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堅持以生態理念規劃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節約資源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
四是進一步改善民生,致力于和諧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所在。借鑒四地以人為本、強市富民、開放為民、發展富民的理念引領下的和諧發展新經驗、新實踐,我們感到,在夯實經濟基礎的同時,必須把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共同富裕,提高生活質量、幸福感受作為改善民生的主要目標,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努力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五是進一步凝聚合力,致力于促進發展。有感于四地解放思想抓機遇,勇于創新敢為先,永遠保持爭當第一的激情的理念和成功實踐,我們感到,加速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人,根本在干,必須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抓好黨建,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有利契機,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推動科學發展上來,把聰明智慧和創新精神轉化為加快科學發展的巨大動力,不斷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堅定不移地抓好作風建設,健全重點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堅持領導干部包村、包企、包項目、包社區等責任制,引導干部靠前抓發展、務實干事業;扎實開展“干部干事業、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活動,讓一切創業的思想活躍起來,創業潛能充分釋放出來;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依法行政,塑造守時、守約、守信的政府形象,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堅持區企共建,全力支持華安兩大公司的發展,做到資源共享、發展共謀、和諧共促、穩定共保、共建共贏。□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