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萍
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想立竿見影解決就業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下大力氣。將失業的痛感化解釋放,這是黨委政府理應承擔的責任。必須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等有利政策出臺等難得的契機,創造性開展工作,為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切實發揮勞動保障職能作用。當前穩定就業局勢顯得更為得重要,應高度重視目前出現的兩類人群現象,將其作為一件大事來考慮和安排。
一、動態掌握兩類人群的基本情況。各級政府應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建立情況統計報告制度,并重點在兩類人群較集中的社區建立起調查監測點,明確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工作,通過基層工作人員上門入戶調查了解,確保在第一時間內準確掌握新增失業人員情況包括大學生、返鄉、裁員等,逐社區、逐人建立數據庫和臺賬,真實、準確掌握人員的數量、年齡、性別、技能、聯系方式等,建立人員臺賬,加強動態信息管理。建立月報制度,各社區每月分二次上報兩類人群的情況。同時,嚴格請示報告制度,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社區較大幅度增加兩類人群數量等重大事項隨時請示報告,提供預警性信息。做好對兩類人群的疏導、監控和管理,加強思想工作,發動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黨員、每一名干部,一對一談心,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注和關愛,想辦法多做一些細致的安撫工作,引導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目前的困境,重新樹立信心,轉變觀念,合理定位,力促其就好業、創成業。
二、加強失業調控。各級政府應嚴格控制失業總量,及時跟蹤企業運營情況,對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打“提前量”,做出預案,防止大面積釋放勞動力失業人員極劇攀升突發事件發生。對企業裁員20人以上或者裁員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需提前30日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一次性裁員超過本企業職工總數20%或一次性裁員50人以上的,必須提前30天向當地人事勞動保障部門和政府報告。對失業控制不力、就業壓力驟然加大的單位,實行目標管理一票否決。
三、加大培訓力度。在金融危機之下,就業崗位出現大幅萎縮,但是普工與技工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這個信號表明,不管是企業升級還是經濟蟄伏之后的下一輪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強化技能人才儲備是應對危機的一項主要措施。兩類人群中大多沒有一技之長。在產業不斷升級和人力資源不斷優化的今天,兩類人群加強學習、接受技能培訓以適用社會需要是必要的。通過培訓,不僅使本地下崗人員得到深造提高,為蓄勢待發重新上崗積攢后勁,而且還對外埠返鄉人員在本地自謀生路,為今后外出務工積累就業技能奠定基礎。綜合匯總兩類人群求職愿望等,提前安排并實施以提升兩類人群技能為重點的培訓計劃。突出個性化、訂單式培訓,盡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一是完善落實培訓補貼政策的措施與辦法,幫助企業進行職業培訓。對在金融危機中受沖擊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經營困難企業,如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連續三年沒向社會推出失業人員或較少推出失業人員,可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劃撥一定數量的培訓補貼費予以支持,培訓補貼標準按現行標準執行。二是充分發揮職業培訓機構作用,整合培訓資源,廣泛開展校校聯合、校企聯合。以技師學院為龍頭采取聯培、委培和自培等形式,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確保兩類人群靠一技之長,實現再就業。兩類人群可到定點技能培訓機構參加創業培訓、技能提升培訓、轉崗技能培訓,已享受過培訓補貼政策的,再培訓仍實行免費。三是針對用工需求信息、創業意愿組織培訓。目前,再就業培訓的重點應放在大項目用工需求上,及時摸清招用人數、職業工種、崗位要求、錄用條件、勞動報酬、福利待遇、勞動保護等信息,幫助兩類人群開展崗前和提高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為用人單位推薦合格的勞動者,實現人員和崗位的有效對接。兩類人群多為原林業職工,具備一定森林生產經營知識技能,搞林下多種經營、承包林地不算陌生,有的還有一定基礎。因此,在創業培訓方面,應立足發展特色種養植加工業、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及壯大職工自營經濟等,發揮遠程教育資源和公共實訓基地作用,為兩類人群提供項目、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支持,通過加強對其培訓,提高兩類人群創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四、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應繼續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緩解當前突出的就業壓力。一是積極對上爭取林改擴面,為職工自謀職業拓展空間。第一批林改流轉8萬公頃,安置職工6 623戶,9 000名職工實現了自謀職業,如對上爭取政策成功,林改流轉面積能達到38萬公頃,每1萬公頃按安置職工1 000人計算,預計可安置3.8萬職工,也能間接拉動近10萬人的季節性用工,緩解林區就業壓力的作用明顯。延續第一批林改承包戶享受的抵頂拖欠政策,積極鼓勵引導林業職工參與林改,參與林改職工的小額貸款額度可提高到5萬元。對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期間參與林改的,按規定將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支付給本人。二是對上爭取增撥付再就業資金。鑒于兩類人群大量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基數加大的實際,今后林區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再就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必將出現較大缺口,面對從未有過的挑戰,上級勞動保障等部門應為伊春林區增撥再就業資金。三是切實發揮小額擔保貸款作用。要實現崗位的乘數效應,提高創業成功率極為重要。建立一個寬松的融資環境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必須增加小額擔保貸款擔保資金投入。四是擴大失業保險發放范圍。按《失業保險條例》以發促繳,全口徑兌現待遇,同時強化征繳,切實發揮其保生活、促就業作用。對已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從事個體經營或已進行企業注冊登記的失業人員,可將其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發給本人。五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要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必須及時發布相關的就業信息,并針對一些新崗位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六是援助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之下,“4050”人員就業依舊是難題。必須采取不同措施幫助這些人有效解決就業問題。應延長企業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期限,對招用女40歲、男50歲以上就業困難人員的,給予三年社保補貼和一年崗位補貼,非服務型企業招用上述人員的,給予一年的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七是建立投資項目就業影響評估跟蹤制度,將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項目立項評估的重要因素。鼓勵重點工程吸納就業,對招用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的單位給予補貼。對擴大內需的大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優先吸納兩類人群,對安置兩類人群超過用工總量90%以上的,政府應在稅費上給予照顧。□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