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利
2006年4月27日,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將“中國綠色米都”牌匾頒發給了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墾分局,建三江分局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水稻產地。2008年,建三江分局1 020萬畝耕地中,種植水稻700萬畝。水稻總產73億斤,占全省的1/3,占全國的1/14,如今 “中國綠色米都”成為建三江分局響亮的名片,享譽神州大地。
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綠色米都”大地上,新一代建三江電業人,和著綠色米都騰飛的強音奮發向上;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綠色米都”大地上,新一代建三江電業人,用創新的智慧點亮了三江大地; 就是在美麗富饒的“綠色米都”大地上,新一代建三江電業人,以永不言敗的斗志,攻堅克難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譜寫出動人的樂章。
電力:服務“綠色米都”促發展
2001年11月,站在新世紀的潮頭,建三江的電力事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建三江電業局由黑龍江省電力公司代管,原歸農場管理的15個供電局統一由建三江電業局管理。
機遇與挑戰并存,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規范等原因,15個農場供電局存在著管理水平低,經營管理不規范、基礎條件差、部分電力職工服務水平低等問題。
2000年11月上任的建三江電業局局長孟憲英,這個30年前剛參加工作時就在生產隊擔任電工,對于電有種特殊的感情的漢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知道自己所面臨著的是參加工作以來的最大挑戰。30多年的風霜洗禮,已磨礪出他堅韌不拔的品格,生產隊長、農場場長等崗位豐富的工作經歷,使他具有嫻熟的工作經驗和駕馭全局的能力。面對著挑戰,他和班子成員風雨同舟,以實施“安全工程“、“管理工程”、“服務工程”、“企業文化工程”為核心內容的“四大工程”,勵精圖治、開拓進取譜寫建三江電業局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安全工程”筑牢平安網。建三江電業局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企業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孟憲英局長深知電力行業是安全生產的高危企業,電力安全不僅關系到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而且還事關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和安全。因此,建三江電業局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企業各項工作的第一位。每年召開的第一個全局性工作會議是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每年下發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是安全生產文件。建三江電業局堅持建設強大的安全生產網絡,落實責任,嚴格考核。明確了一把手負責制,年初層層簽訂責任狀,并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龍頭,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管理,在全局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監督體系,加強安全的監督工作。深入開展“反習慣違章”、“安全用電進萬家”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使安全的理念根植到每名員工,每名用戶心中。電業局還加大防范安全事故的力度,2002年至今累計投入80余萬元,用于安全工器具的更新和試驗。在源頭上為員工系好安全帶。2002年至今,建三江電業局始終保持安全生產的穩定局面,為企業的和諧發展筑牢了保障線。
“管理工程”注入生機與活力。2009年5月10日,在勝利農場的一個電力施工現場,勝利供電局的工人們將線頭認真收集起來。在建三江電業局每一名員工都遵守節約“每一分錢”的管理理念,這體現出這個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理念。近年來為加強管理,向行業管理先進水平看齊,建三江電業局出臺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并結合開展同業對標、規范化供電所建設、農電標準化管理等活動,深入排查企業管理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不斷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008年建三江電業局完成售電量2.401億千瓦時,比2001年增加1.5億千瓦時,增長近2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5%,實現利潤468萬元,而2001年為虧損310萬元。
“優質服務工程”塑造企業新形象?!?65日每天都是優質服務日”,這是建三江電業局600余名員工共同遵守的服務理念。建三江電業局緊緊圍繞這一服務理念,加強客戶服務設施建設,先后投入1 200余萬元,改造和新建了8個客戶服務中心,深入開展優質服務“百問百查”、“迎奧運優質服務年”、“誠信主題教育”等一系列活動。正是因為有堅如磐石的服務理念,和扎實有效的優質服務舉措,建三江電業局打造出一個閃亮的服務品牌。2007年建三江電業局15個參加農場屬地“雙評”的供電局全部進入前三名,其中獲得第一名的有5個供電局,2008年15個供電局再次全部進入前三名,獲得第一名供電局有13個。創造建三江電業局優質服務工作的歷史最好成績。
建三江電業局在抓好優質服務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到建三江分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絢麗畫卷中。針對建三江分局是水稻主產區,他們發展高效節能的電灌工程。2009年建三江分局電灌面積達到300萬畝,比2005年增加245萬畝,使用電灌溉一畝稻田比使用柴油灌溉節省約35元,僅2009年就使農戶節省生產成本1.05億元。而且使用電灌一畝地可節省柴油10公斤左右,今年一年就可節省柴油3 000余萬公斤,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面臨著石油能源危機,發展電灌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建三江分局“村村通”公路建設、小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的工地上都有電力員工的身影,都留下了他們辛勤的汗水。
企業文化筑起發展靈魂。在采訪中,黨委書記李鐵柱向筆者說:“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并服務于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之中 。提出“六個”工作新抓手、新載體:即“用培訓提高人”、“用事業鼓舞人”、“用文化凝聚人”、“用真情關心人”、“用制度規范人”、“用人格感染人”,提煉并形成“以人為本、忠誠企業、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并對其內涵進行深入詮釋,提煉出各分支文化,即“共擔風雨、共享陽光”的精神文化;“以人為本、珍愛生命、從嚴從細、警鐘長鳴”的安全文化;“真誠服務、追求更好”的服務文化;“忠誠于企業、誠信于客戶”的營銷文化;“公正透明、有效長效”的制度文化;“整潔有序、協調規范”的環境文化;“馬上行動、說到做到”的執行文化,以此來潛移默化地提“高人、規范人、塑造人”。李書記高興地說:“幾年來,通過有聲有色的思想教育,電業局職工隊伍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近年來建三江電業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建設,傳承新的文化理念,打造企業發展新品牌。
電荒:制約了建三江分局可持續發展
誰也不會想到,進入21世紀,黑龍江省的電力事業已快速發展的時代,然而,建三江分局這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會出現電荒,2006年起,每年的春季灌溉期間,建三江分局就不得以采取拉閘保供電,致使這個地區出現了電荒。2009年電荒情況更加嚴重,不僅影響到了農戶灌溉,而且波及居民生活、波及個體戶經商、波及機關辦公。
是什么原因使建三江墾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電荒,使電荒成為建三江墾區經濟發展的“瓶頸”那?
請看下面一組數字:建三江墾區2005年最大電力負荷需求為6.7萬千瓦,2006年為11萬千瓦,2007年為 12萬千瓦 ,2008年為14萬千瓦,2009年更是高達20萬千瓦。負荷增長迅猛,與之相對應的電網發展卻相當滯后。
建三江墾區的電網基礎原本就很薄弱,電網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陋就簡建設成的,雖經過2002年的農網改造,但由于受資金的限制,大部分10千伏線路沒有經過改造,變電所的主變容量也僅能滿足居民生活的自然增長的需要。
然而,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一股強勁的“油改電”熱潮席卷建三江大地,不到半年的時間,建三江分局就架設10千伏線路800公里,安裝變壓器1 927臺 ,總投資近1億元,接近與建三江農網改造的總投資。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局面,建三江電業局緊急行動,一面組織人員對變電所進行增容改造,一面向建三江分局黨委匯報電網所將面臨的嚴峻形勢,分局黨委專門召開會議布置調峰保春灌供電工作,同時下發了文件,認真開展計劃用電,合理安排運行方式,本著先農業后工業,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對各農場、大用戶實行按計劃用電,科學合理調配春灌用電。
2006年 4月28日,建三江分局電網最大供電負荷達到 11.3萬千瓦,迎來了墾區開發建設五十年的最大用電高峰。
巨大的電力負荷,使建三江的電網超負荷供電,電網布局不合理、電網基礎薄弱等一系列問題暴露無遺,電網建設和分局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負責建三江墾區供電的創業220千伏變電所主變為9萬千伏安, 1992年12月建成投運時,預計可滿足建三江分局50年內的發展需要,然而僅短短13年,創業220千伏變電所主變超負荷運行,增容迫在眉睫。
建三江電業局有18座66千伏變電所,距離創業220千伏變電所最遠的前哨所達180公里,而220千伏變電所到66千伏變電所的合理距離應為80公里。而且,全局66千伏變電所的主變容量不足,根本無法滿足負荷增長的需要。
建三江電業局有10千伏線路2 480公里,農網改造期間受資金的限制,僅對少數線路進行了改造,還有許多線路導線截面小,而且10千伏線路供電距離基本都在40~50公里,最遠的達70公里,而10千伏線路的合理供電距離為15公里,在巨大的電力負荷壓迫下,10千伏線路供電質量明顯下降,最低的僅為9千伏。
電網一系列的問題,最終集中到安全供電和供電質量上,線路故障率明顯增多,380伏線路電壓最低的僅為260伏,電機井啟動困難。甚至造成電機燒毀。水田灌溉期間全局15個農場都存在著電壓質量低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水田灌溉用電高峰期各農場將每天5時至21時用戶灌溉高峰時間分為三個時段,分時段分片保證農業灌溉用電。
建三江的電網在喘息著,電荒已成為建三江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
建三江電業局黨政領導班子面對困境并沒有灰心喪氣,通過他們積極籌集資金對變電所進行增容、對重點線路進行增容改造。2005年至今累計投入資金達6 000余萬元。
建三江電網供電的嚴峻形勢引起了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 2006年9月,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召開會議,確定對建三江創業220千伏變電所進行增容,新增一臺120兆伏安主變。2007年8月,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確定在前鋒農場新建一座220千伏變電所。創業220千伏變電所新增容的120兆伏安主變于2007年4月28日投入運行,比預計投運時間提前了3個月,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建三江分局供電負荷壓力。2008年11月14日,前鋒220千伏變電所竣工投入運行。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對建三江這片黑土地傾注無限的真情。2008年4月,由于負荷增長,導致建三江電業局勝利變電所等五個變電所主變容量不足,如不進行改造,勝利等4個農場新增的電機井將無法接入電網使用,省電力公司特事特辦,投資3 000余萬元解決了這5個變電所的增容問題。
建三江的電網建設傾注了黑龍江電力公司領導的關懷,傾注了省電力發展策劃部、農電部、基建部、生產部、佳木斯電業局等部門領導和員工的心血,凝結著省電力公司火電三公司等施工單位干部員工們的無私奉獻。
盡管得到省電力公司、佳木斯電業局的大力支持,當前建三江分局的電網建設與墾區的經濟與快速發展矛盾依舊十分突出,電荒問題依然存在。
2006年至2009年連續四年的春灌調峰工作讓建三江分局領導、建三江電業局干部職工身心疲憊。
原建三江分局主管電力的副局長趙慶喜深有感觸地說:每年的春季灌溉期間,建三江就是在打一場保電戰役,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果電的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建三江分局何談快發展、大發展。
四年的調峰保供電,建三江電業局干部職工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每年3月初至7月末,電業局的干部職工忙碌在保供電崗位上,沒有休息日、加班加點忘我工作。局長孟憲英感嘆地說:“再辛苦,我們電業局的干部職工都毫無怨言,我們所擔心的是每年的春灌調峰保供電我們都是如履薄冰,生怕電網在巨大的負荷壓力下發生大面積停電等重大事故,那樣后果將不堪設想?!?/p>
電荒成為建三江墾區經濟發展的“瓶頸”,更是壓在建三江電力人心中的千斤巨石。
電網:期待著發展的春天
建三江分局黨委科學決策,重筆描繪“十一五”藍圖,堅持“強農、快牧、興工、活貿、建城、富民”十二字方針,舉全力快速推進綠色米都實現新跨越。
然而,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建三江分局要想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離不開電力的的支撐和保障,建三江的電力發展必須和建三江分局經濟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建三江墾區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建三江分局的電力要想保證電力的健康快速發展首要的問題是加快推進電網建設,加快打造堅強電網步伐,使建三江的電網結構同分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建三江分局的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電力的堅強支撐,建三江電力發展呼喚著堅強電網支持。
二道河農場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黑龍江墾區利用外資建設的現代化農場,建場20多年來為墾區的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在談到二道河農場今后發展時,場長張合玉特別強調電力在農場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他說:“現在使用電機井農戶可以提前完成泡田,做到搶農時,保豐收。一畝地又可節省成本35元,這是一筆非??捎^的效益。二道河農場2009年有30萬畝稻田使用電灌,如果電力允許,我們全場40萬畝水稻都用上電,全場一年就可節省成本1 400萬元。但現在我們是想安電機井也是不可能的了,電網不允許啊。”
建三江分局限制電機井發展也是無奈之舉,2009年建三江分局的電機井總數為9 400眼,灌溉面積300萬畝,全局還有400萬畝水田需要“油改電”,需要安裝電機井1.3萬眼,電力負荷26.6萬千瓦。
現在建三江分局眾多農戶為能使用上電灌而望眼欲穿,有的農戶跑供電局、托關系、找門路,只為能安上一眼電機井。然而,電網已經超極限運行,他們也只能是望電而嘆了。
建三江分局2008年產糧食總產92億斤,與此同時建三江分局確立了走糧食精深加工之路,把原糧吃干軋凈,分局積極著手建設工業園區群。建三江分局2009年全局水稻加工能力已達350萬噸,實現工業增加值5.6億元。到2012年水稻加工量要占當年水稻產量的80%;分局計劃三年內完成15個工業園區的建設。共計建設稻米加工廠、稻殼板廠等共計176個,將新增電力負荷8萬千瓦。
今年起建三江分局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這將使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對電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2009年至2011年,建三江分局將新建住宅30 706戶,新建公共設施18萬平方米,城鎮化建設總用電負荷將新增8萬千瓦。
建三江2010至2015年,建三江分局預計將新增電力負荷約為33萬千瓦。要想滿足建三江分局負荷增長的需求,建三江的電網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建三江電網建設改造包括66千伏輸電網和10千伏配電網建設,預計投資在12.945億元左右。
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針對撫遠三角州經濟發展的需求,決定在前進農場境內建設一座500千伏變電所,今年6月17日完成了站址的初選工作。這座變電站的建設將為建三江的電網建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雙雙期盼的目光,一顆顆充滿期盼的心,在期盼著電網建設發展的春天。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筆者深信,建三江電業局在局長孟憲英、書記李鐵柱的帶領下,集全體電業人的聰明才智和發揚北大荒精神,定在“中國綠色米都”的大地上譜寫更加華麗的發展篇章?!?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