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迎果
今天,在深化改革開放繁榮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高校后勤的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關注的一個亮點。本文對高職院校在新形勢下的后勤保障工作進行了論述。
一、學院后勤工作體會
(一)變被動為主動,以服務為工作中心
明確后勤工作時地位和作用,理順關系,擺正位置,變被動的工作作風為主動的管理,以為全院師生服務為工作中心。所以工作中我們做到三性:即教育性、超前性、預見性。
(二)強化三項建沒,全面發展學院后勤工作
1.強化思想建設: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先導,首先要強化后勤人員的服務意識,使他們增強服務觀念,明確服務宗旨,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有的后勤人員認為后勤工作是伺侯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我為教師服務,誰為我服務?有攀比思想,通過在思想上的學習教育活動,增強他們對崗位的光榮感,責任感,提高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
2.強化隊伍建設:隊伍是學院后勤工作的保障。建設一支愛崗敬業,勤奮工作,積極獻身后勤工作的干部工人隊伍是做好學院后勤工作的保障。我們在學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對后勤人員實行優化組合,在定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大幅度精簡了過于臃腫的干部工人隊伍,將原有的部份后勤項目托管社會企業,交由市場經驗和實力較好的物業公司、飲食集團進行經營管理,這樣一來充實和壯大了學院后勤保障的隊伍,二來節約學院有限的教學人員經費,三來提升后勤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工作效率。
3.強化制度建設:制度的建沒就是管理工作的直接體現,是學院后勤工作的根本。現代高校后勤管理是把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統一起來,通過服務于教學科研,服務于社會來實現自身的發展,體現日益增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此我們從人、財、物、事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在管人上,我們結合實行聘任制,對后勤各類人員制定了明確的崗位職責;在管財上,我們制定了《物資采購管理規定》、《維修安裝管理辦法》、《招投標管理辦法》等,在管物上,我們針對學院范圍大,物資容易消耗,散失的情況,制定了《儀器設備管理辦法》、《低值易耗品管理辦法》等,在管事上,我們制定了《物業業管理規定》、《食堂檢查監督制度》,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強化了學院后勤制度的建設,規范后勤的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從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
(三)抓住四個管理環節,促進和保障后勤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
1.加強校務公開管理。在教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合理使用資金,盡量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教育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工作中,我們為進一步加強內部的管理,強化內部監督機制,提高校務公開的透明度,要求采購、建設項目2 000元~5 000元的項目應由三家比價進行施工、采購;5 000~10 000元要通過招投標小組的討論后決定施工、采購的方式;10 000元以上項目要明確提高校務會研究后由招投標小組進行公開對開招投標,來確定施工、采購的單位。而采購、工程單價在500元以上的要經辦人員與處室負責人商定后再行實施。以此來減少領導及經辦人員人為影響,從源頭上節約獎金、避免職務犯罪。
2.強化食堂管理。我院在遷入新校區后,率先在學生食堂項目上進行大膽嘗試。為加強學校食堂管理,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在對學校食堂的原有管理模式和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后,即推行食堂經營的社會化,飲食服務的品牌化,衛生監督的制度化,達到飯菜價格大眾化,品種搭配科學化的食堂管理理念。幾年來,食堂的社會化改革全面推進,即減輕學院經濟負擔,提高食堂服務質量,又確保全院師生的飲食衛生安全。加上總務處為保證食堂的健康發展,除了在“條”上制定規則,在“塊”上加強動態的監管。對學院推進其他項目的社會化改革提供的一定借鑒依據。
3.監督物業管理企業。高校雨后勤改革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改革大潮中穩步地前進,我院在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實踐中摸索出一條有特色的改革之路。將原后勤維修維護、校園綠化、校園保潔、公寓管理、校園保安等模塊先行委托社會專業企業,由物業企業來進行托管。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甲乙方的這種托管模式是成功的,是當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一條有效模式的成功嘗試。物業管理企業利用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學院后勤服務中尋找切入點,通過市場化運行、契約方式控制服務質量和服務的效率,進一步提高學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推動我院后勤社會化的進程,同時也為僅從事住宅區的物業管理企業在新的領域和市場契機下開拓出一條新的業務領域。
4.完善資產管理。我院是在原有老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型高職院校,幾十年的資產管理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有的資產閑置情況較為嚴重、有的資產流失嚴重、不正規的報廢處置、不顧資產使用年限提前更新換代、資產管理無力、流失嚴重。針對學院資產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成立資產管理小組,確立資產管理在學院管理中的地位,重視和加強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完善資產管理辦法,更新資產管理的手段和辦法。并按照上級部門的相關規定對資產使用和管理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化的管理,發揮學院現有資產的最佳效益,確保國有資產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保障我院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對促進學院二次創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高職教育后勤工作的再思考
1.加快后勤改革力度,關鍵是領導重視。主要領導人應重視對后勤管理人員的選拔,選派有敬業精神和后勤管理經驗的人才充實到后勤領導崗位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后勤群體的凝聚力,在改革制度和改革措施上用活政策、給足政策。
2.加快后勤工作的發展,必須要有新思路。面對高校后勤工作新特點,特別是升格的高職院校在新舊體制交替時期,應把握好方向,要放水養魚,看長遠,看發展,看主流。而作為職業教育的后勤人員也必須具備新的思維,在社會轉軌時期要敢于挺立“潮頭”,敢于“搏擊”,要用戰略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
3.建立健全新的后勤保障服務機制,注入新的后勤“活力”。后勤隊伍,由于受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及教育行情的影響,存在用人方面上的問題。新形勢下,職教的后勤工作要發展,就得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的后勤運行機制和用人機制,在用人上要建立用人激勵機制,要將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最大限度地激發后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一支能打勝仗、敢打硬仗,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強烈的高素質的后勤專業隊伍。□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