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亞飛
一、以教材為例,培養學生創新人格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養其創新人格。尤其在中學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技能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知道,高中學生還未進人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造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力和創新人格。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進取心、獨立性、堅韌性、責任心、求異性等創新品格。一句話,即培養學生日后成為創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們要在教學中注意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各種高尚人格力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日后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備下深厚的人格底蘊。總之,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是以語文為載體的學生的人生導師。
二、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由于長期處在應試教育樊籠中,學生形成了學習和思維定式,潛在的創新意識被緊緊擠壓著。教師講讀一篇課文,從作者、背景、結構、中心到寫作特色,步步為營,滴水不漏;學生做練習,緊扣教材觀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就養成了葉圣陶所說的那種“不是習慣的習慣”。要實施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打破這種“理性的奴性”(萊格語)的被動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心靈深處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三、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教學方法要多變。要因教材、因學生、因時間、因地點而靈活多變。或講授法、或討論法、或練習法、或點撥法,或讀書筆記法。
2.有效充分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如幻燈、錄像、多媒體等。學習《智取生辰綱》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一節課完成了教學重點,而且學生耳聽劉歡演唱的《好漢歌》,眼看楊志等人物的畫面介紹,頭腦中想象雙方的矛盾沖突,興趣盎然、思維靈活,不斷創新。
3.構建探索性合作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由激趣——質疑——討論——合作——創新”五步構成。如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第一步:導語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男職工宿舍發現了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03年春,沙城中學高二153班學生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第二步:質疑。自殺?他殺?——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第三、四步:討論、合作。6人一組,選定調查選題(共四個:案發背景、現場勘查、本人檔案資料、有關人士采訪。任選一個)。小組討論,一人執筆,15分鐘準備。第五步:創新。每組選一人宣讀調查報告內容。這一步最讓教師欣喜,學生調查的不僅周密詳盡,精妙獨到,而且有些措詞用語頗具刑偵專業水準。課堂上氣氛熱烈,思想活躍,頻頻創新。學習至此,小說的主題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躍然眼前,達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的效果。
四、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創新的綜合能力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語文的創新重在作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從兩個方面進行。
1.進行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兩個方面的創新思維訓練。吉爾福特說:“正是在發散思維中,我們看到了創造性思維的最明顯的標志。”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而變通是關鍵。只有一條思路,只會從一個方面看問題,其結果只能是流而不暢,獨而不特。培養發散思維要抓住變通性這個關鍵,著重啟發思路,引導思維換向。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可經常進行“一題多做”的多角度思維訓練,達到“一樹梅花萬首詩”的效果。逆向思維即“唱反調”,是從反面、對立面對一些常理進行審視,從而得出新的結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過分夸大了環境的作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則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發展變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種新的觀點。又如“弄斧必到班門”、 “‘東施效顰好”、“祖傳的未必就好”等均是進行逆向思維得出的結論,觀點新穎,蹊徑獨辟,令人耳目一新。
2.寫作文的方式要多樣、作文的形式要創新。
(1)作文要常寫,要打破每學期8 篇的限制。每周寫二至三篇,寫在周記本上,每二周給發四頁稿紙,按正規的格式抄寫好;練習本上的簡單改,稿紙上的細致些。稍好的就張貼在教室后的學習園地上,再好的就裝入信封寄出去 ;差的多鼓勁,能完成寫的量也很不錯。
(2)寫和課文內容有聯系的練筆。如學《祝福》,可讓寫《祥林嫂小傳》或《“我”的日記》或寫《祥林嫂死因調查報告》。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進行了多體裁的練筆。
(3)試用“各自寫——集體改——各自改”的作文課模式。寫一篇新作文時先讓學生課下寫,課上找一生讀自己寫的作文,大家從各方面幫助他一起修改,教師趁機講授寫作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然后每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樣針對性強,積極性高,思維活躍,效果良好。
(4)積極鼓勵學生在作文形式上大膽創新。在作文教學中,引進大散文寫作觀,隨想隨寫,不拘形式,不拘體裁,寫真正的“隨筆”,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一些學生干脆寫科幻小說,有的一直在寫詩歌,也有的學生練習他們自稱為“長篇小說連載”的“隨筆小說”。作文形式的解放與內容的解放同步進行,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寫作創新能力。
五、語文課外活動中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深化學生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近年來,我在抓緊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課外活動,如征文、影評、演講、辯論、讀書活動、詩歌朗誦、學術報告等,并且創辦了文學社刊物,為學生發表習作提供了一方樂土。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教師只有努力探索創新性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創新思維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進行落實,才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造就一代創新人才。□(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