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莉娟
人力資源開發也稱為人力資本形成,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對特定社會成員通過學習、培訓、管理、重塑、改造,從而提高其各方面能力和素質,挖掘其潛能的活動。目的是開發主體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期望,任何自覺的人力資源開發活動總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和反映主體的某種期望。挖掘被開發者的潛能也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把人的潛能,尤其是創新的能力充分地開發和展示出來,是知識經濟時代賦予人力資源開發的歷史使命。
人力資源的開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二是智力投資;三是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一般而言,一切人力資源的主要方式是智力投資,即通過教育和訓練來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一、經濟全球化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相互關系
1.經濟全球化對人力資源開發提出新的課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力資源成為有效地利用其他資源的關鍵,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依托。因此而導致的人力資源的競爭愈演愈烈,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力資源開發對我國融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使中國逐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使中國迅速走向世界?,F在,中國國際貿易年進出口總值已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國家外匯儲備也超過14 000億美元,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經濟已被納入全球經濟范圍,要在強國林立的世界上取得優勢,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有的優勢——人力資源,這是中國經濟長足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最寶貴的經驗;要實現現代化,要把中國的自然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把物質資源變為社會財富,其發展的關鍵正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而不在于自然物質資源本身,也不在于勞動數量的增加或資本存量的積累。這一切要求中國要建立正確的人力資源開發戰略。
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人才的具體需求
人力資源是有效利用其他資源的關鍵。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能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配置,而要利用這個好處,必須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一個國家是否擁有資源、資本的優勢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是突破國家的界限去考慮資源、資本、技術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則更為重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長遠發展的內在動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利潤來源的關鍵所在。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后,越來越趨于融合和交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結合將越來越緊密,邊緣學科、交義學科。新興學科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急需一批既懂管理又懂科技,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經濟又懂科技等等各類復合型人才。再次是協作型人才,這部分人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能夠創造一咱適合企業或組織發展的組織文化,這是一個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必不可少的內在的精神動力。
三、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開發人力資源的應對措施
1.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在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壯年文盲工作的基礎上,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提倡社會力量辦學,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政府應該鼓勵和引導高等學院校之間的兼并重組工作,使得那些能夠提供高質量教育服務的院校得到生存和發展競爭來不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與此同時,還要積極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完善續繼教行制度,逐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經濟全球化為我們引進技術、輸出勞務和進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面對新的形勢,政府應加快建立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機制。通過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在繼續實行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基礎上,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層次人才,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3.建立適應經濟資源開發的特點和規律,從根本上破除妨礙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陳規陋習,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人力資源開發運行機制。首先,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和自主用人機制。其次,建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開辟“快車道”。第三,建立與人才貢獻相適應的收入機制和激勵機制。在人才待遇和激勵上,要逐步與國際接軌。要實施高強度的激勵手段,施行“有軾必賞”的人才激勵辦法,大膽探索年薪制、期權期股、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等辦法,實現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第四,以人才實際效能為依據,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在用人單位內部,制定和推行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績效量化考核辦法,最終開成社會,與用人單位相協調的人才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條件,同時也蘊涵著巨人的風險。只有把優先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當做一項基本戰略和國策,努力提高我國人力資源的質量,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趨利避害,發展自己,是中國的唯一選擇。我國要以全球視野為背景,確立人才淘汰開發的國際戰略,創新人力資本的開發和管理,把我國努力建設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強國。□(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