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強
一、經濟增長背后的潛在危機
(一)上世紀末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金融危機是指金融市場的崩潰,它的表現是大量的金融機構的倒閉,金融市場無法發揮融資功能進而導致通貨緊縮。
那么,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發展中國家發生貨幣危機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在國際收支表現上,經常項目(包括外貿)出現逆差,而且逆差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過高。往往超過5%的警戒線。泰馬菲等國家的共同現象都是經常項目逆差過大。
(二)中國存在金融危機的潛在危險。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的幾年中,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我國的國際收支都較均衡,匯率也比較穩定。所以,“人民幣是堅挺的”這一說法得到了全國人民以及世界各國的認同。可是根據WTO有關協議,再過兩年我國的金融市場將向外資銀行開放。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將直接危及我國的金融業發展。所以,很多專家呼吁,現在中國經濟的首要問題是金融問題,如果再不進行徹底的改革一定回出大問題的,金融危機安放聲的潛在危險日益增加。所以,金融監管的必要性日益突顯出來。
二、金融改革的歷史背景以及我國金融改革的特點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問題。在20世紀的金融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經歷了由金屬貨幣制度到信用貨幣制度的巨大改變,在金融機制的反作用下,世界經濟安放站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經濟全球化、資本流動國際化以及經濟發展金融化與信息化交織。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任何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都必須將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問題加以考慮,而在資本國際化的背景下,一國國內儲蓄的低速走勢會得到國際資本流入的彌補。經濟發展的金融化和信息化趨勢不僅提高了全社會的資源培植效率,而且也對一些既實行開放體制又存在結構性及宏觀政策失誤等問題的國家帶來了一種外部沖擊。這種沖擊通常有兩種后果:一是產生金融風險或金融危機;二是通過金融危機的發生及時暴露經濟體系本身存在的制度性、政策性或結構性缺陷。
金融改革是金融實踐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人們通常把金融改革定義為金融體系的運作機制改革及制度的創新過程。20世紀是金融改革在最后幾十年內形成世界性趨向的世紀。
(二)中國經歷的金融改革和目標。中國經濟改革的起步點具有雙重特色:一方面,它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曾實行過集權封閉統治制的計劃經濟國家,在這樣的基礎上實施金融改革,不僅要完成經濟貨幣化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任務,而且還要對舊體制形成的金融體系進行徹底改造并形成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對接。
我國金融深化的理想目標是在經濟全球化、資本流動國際化的潮流中,建成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由、開放、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而目前的基本目標又是跟上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腳步,防范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
三、金融監管的方式、方法
(一)宏觀上的具體措施
1.建立現代金融體系。第一,盡快改變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按行政區劃設置的狀況,在全國設立若干個跨行政區的一級分行。第二,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第三,加快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建設,努力做好為非公有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第四,積極穩妥的發展資本市場,適當擴大直接容資。
2.建立現代金融制度。第一,金融企業必須依法設立;第二,健全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機構,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的功能;第三,切實加強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建設;第四,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將對我國金融資產全面實行五級分類法。
3.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任何部門和任何人不得敢于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營;徹底取締一切非法金融機構,嚴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動和各種名義的亂集資;加大金融執法力度,依法嚴懲詐騙、搶劫、盜竊、貪污、行賄受賄和偽造憑證等各種金融犯罪。
(二)微觀上的常見辦法
1.貨幣政策獨立性有待進一步加強。(1)賦予中央銀行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在未來中央銀行體制改革過程中,全國人大、國務院應賦予中央銀行更大決策權,至少能夠獨立選擇和制定貨幣政策取向,決定例句、匯率水平和貨幣共給數量,并在修改人民應行法時以法律文件形式固定下來。(2)應增強中央銀行大區分行只能。在未來中央應行體制改革中,總行應當適當下放權限,分行則應積極主動,發揮區域性金融政策中心的作用。這對減少地方政府對貨幣 政策的干預、維護中央應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建立中央應行的三大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機制。應當在人民應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建立穩定的信息溝通機制和雙邊及多邊緊急磋商機制,這對順利推行貨幣政策和開展金融監管具有重要一樣。應當將協調內容至少通過暫行條理的方式有效固定下來。
3.貨幣政策目標改革:從貨幣供應量走向盯住通貨膨脹。這樣做可以增強貨幣政策目標的科學性,更好適應金融創新和金融深化的發展趨勢。
4.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5.積極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
6.加強金融征信體系建設。
7.成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實現商業化。
8.發展中小銀行,提高銀行效率。(1)放松銀行準入,大力發展民營銀行;(2)盤活農村信用合作社,為農村金融“輸血”;(3)化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我國金融改革的重點就是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的改革。減少壞賬、呆賬的數額。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相繼上市,給中國銀行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只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的步伐防范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必然會健康的保持高速增長。□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