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銀
[摘 要]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土地流轉政策。該政策的提出是在農村居民規?;獬鰟展さ拇蟪绷飨绿岢龅?。土地的流轉引起的農村的土地集中經營,在我國的主要趨勢是農村人口眾多的大戶。按目前土地狀況推算,每個農民要有20畝土地才不會外出務工,專門從事土地經營的人,要有50畝土地才會獲得和建筑小工同等的收入。
[關鍵詞]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
土地是農業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農村土地制度完善與否,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土地問題,向來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這項舉措曾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成為當時農村土地改革的一項創舉。但隨之也產生了一些矛盾與問題,如農業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導致的效率低下,大宗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等。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土地流轉政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就是農民可以對自己承包期限內享有承包權的土地進行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等。簡言之,就是承包了土地的人不愿意耕種,而轉包給其他人耕種,自己則在協商的基礎上獲得租金、轉讓費。土地的流轉是不改變土地的所有權,只是經營權的轉移。土地流轉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經營效率;有利于將長期落后的分散的農業,轉變成因地置宜的多種型的農、林、牧、副兼收并蓄的現代化的農業。
一、我國土地流轉引起的土地集中趨勢
土地流轉政策的提出和我國農村的現狀是離不開的。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轉化的趨勢已經非常的明顯。根據一項對于安徽穎上縣的外出農民工調查顯示:輕壯年勞動力外出的主要工作是進工廠務工,其次是在建筑行業務工或者在餐飲行業務工,這些工種的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年齡較大的勞動力外出一般會選擇收廢品,年收入一般在8 000元以上;有技術的勞動力,收入就更多。目前安徽穎上縣成人平均每人1畝地,兒童每人半畝地。按每家包括父母子女再內按5人計算,平均每戶5畝地。按照正常產量估算,每畝地每季的收入在500元左右,那么每戶每年(兩季)的年收入在5 000左右。這個收入遠遠低于一個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收入。
在這種高收入的促使下,部分農村勞動力轉化成為了城鎮勞動力。這部分轉移到城鎮的勞動力,無法繼續經營在農村的土地。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即使靠天收也有收成,向城鎮轉移的的勞動力就可以把土地流轉給專門從事土地經營的人,并且可以從中獲得最起碼的報酬。安徽穎上縣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土地承包的費用是每畝每季300元,這個數據也相當于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說把土地給別人經營,地主每畝每季可以得到300元的收入。和地主自己經營土地比較起來,地主每畝每季收入減少200多元,這200元就是對于集約化經營管理者的勞動的定價。也就是說,即使承包別人的土地經營也是有利潤的,這才使土地的承包變得有可能。
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農民外出不能經營土地,不是把地承包給專門的具有技術和知識水平的集約化土地經營著,他們往往把土地給自己的父母,親戚,或者是鄰居。這種土地流轉,一般不要任何的費用,口頭約定,也沒有任何正式的承包租賃手續,只要求隨時回來可以隨時拿到自己原本的土地。給別人的時候地里有莊稼,還的時候也要還莊稼,空地給就空地還。因人均土地稀少和外出勞動力收入增加,他們已經不在乎土地承包給別人的補償,親朋之間的感情在他們心理的價值遠遠高于每畝每年600元的收入。把土地給親戚種,就是對親屬關系的補償;把地給鄰居種,就是給維系家庭之間友好關系的補償。所以,短期內專門從事土地集中化經營的,也只是部分在村里的大家庭。這樣的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富余,家庭關系也較為和諧,那么外出勞動力的土地才有可能集中到某個善于種田的家庭成員手中。
二、土地流轉能引起勞動力的轉移
那么一個農民要用有多少土地才能不會外出務工呢?安徽省穎上縣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每天收入在60元左右,月收入1 800元,年收入21 600元。按當前的收入水平每畝每年收入1 000元,如果有10畝地,就可以達到溫飽;有20畝地,收入水平就相當于建筑小工;有30畝地,收入就相當可觀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務農的勞動力有20畝地的話,和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有相同的收入,但相比之下生活在外的生活條件總要惡劣很多,大部分勞動力就不會選擇外出。如果按目前每人一畝地的標準計算的話,二十個人的地只要一個人種就可以了,理論上說剩余的農村勞動力都可以外出。
同樣,專門從事土地承包經營的人,去除承包土地每畝需要每年600元的費用,每畝每年有400元的利潤。如果要達到10 000元的年收入,至少需要25畝地;要達到建筑小工的年收入,就需要50畝地。也就是說五十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只要留下一個專門務農,其余都可以外出。
土地流轉引起土地的集中經營,那么是不是代表土地對于農民只是幾百元的收入呢?調查顯示,農民大多希望住在城市里,因為城市里有優越的環境;但是最終也不會希望離開自己的土地,在農村就算沒有穩定的工作,自己也有退路,至少也有土地可以養活自己。這樣,土地帶來的價值不僅僅是錢能夠衡量的,土地讓他們感到安全,是抗擊失業風險的堅固的防線,它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延續生命的保障。所以農民不愿意離開土地,離不開土地,更不能離開土地。
土地流轉,會促進勞動力的外出,勞動力外出也需要土地流轉政策。所以土地流轉政策是適合中國當前國情的。但是,短期內土地流轉會把土地集中到農村的大戶家庭,至于什么時候土地才能集中到大規模的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手中,這就需要農民清楚的估算人情價值了。
參考文獻:
[1]張麗艷.論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作用[J].社會科學輯刊,2008,(1).
[2]刑彤.淺析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制度[J].時代經貿,2007,(6).
[3] 武愛玲. 關于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思考 [J] .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 2009,(2).□(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