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偉 高 波
在預制樓板地面或整澆板樓地面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規則裂縫,裂縫的部位不固定,形狀也不一,有屬表面裂縫,也有連底裂縫,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首層地面填土質量差。回填土中夾有凍土塊,當氣溫回升后,凍土融化,回填土沉陷,使地面面層裂縫、空鼓。回填土的土質差或夯填不實,地面完成以后回填土沉陷,使地面產生裂縫,甚至空鼓脫殼。
2.水泥安定性差或用剛出窯的熱水泥,凝結硬化時的收縮量大。或采用不同品種、或不同標號的水泥混雜使用。凝結硬化的時間以及凝結硬化時的收縮量不同而造成面層裂縫。砂子粒度過細,或含泥量過大,使拌合物的強度低,也容易引起面層收縮裂縫。
3.面層養護不及時或不養護,產生收縮裂縫。這對水泥用量大的地面,或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做的地面尤為顯著。在溫度高、空氣干燥和有風的季節,若養護不及時,地面更易產生干縮裂縫。
4.配合比不準確、墊層質量差;混凝土振搗不實,接槎不嚴;地面填土局部標高不夠或是過高,這些都將削弱墊層的承載力而引起面層裂縫。
5.面層因收縮不均勻產生裂縫,如底層不平整,或預制樓板未找平,使面層厚薄不勻;埋設管道、預埋件。或地溝蓋板偏高偏低等,也將造成賣點厚薄不勻;新舊混凝土交接處因吸水率及墊層用料不同,也將造成面層收縮不勻;面層壓光時撒干水泥面撒不均勻,也會使面層產生不等量的收縮。
6.面積較大的樓地面未留伸縮縫,因溫度變化而產生較大的脹縮變形,使地面產生裂縫。
7.水泥砂漿過稀或攪拌不均勻,則砂漿的抗拉強度降低,影響砂漿與基層的黏結,容易導致地面出現裂縫。
8.結構變形:如因局部地面堆荷過大而造成地基土下沉或構件撓度過大,使構件下沉,錯位變形,導致地面產生不規則裂縫。這些裂縫一般是底、面裂通的。
9.使用外加劑過量而造成面層較大的收縮值。各種減水劑、防水劑等摻入水泥砂漿或混凝土中后,有增大其收縮值的不良影響,如果摻量不正確,面層完工后有不注意養護,則極易造成面層裂縫。
針對以上產生裂縫的原因,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重視原材料質量。用于水泥砂漿地面原材料必須符合有關標準規定。
2.回填上應夯填密實,如地面以下回填土較深時,還應注意做好房屋四周的地面排水,以免雨水灌入造成室內回填土沉陷。
3.保證墊層厚度和配合比的準確性,振搗要密實,表面要平整,接搓要嚴密。混凝土墊層和水泥爐渣墊層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60毫米;三合土墊層的灰土墊層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100毫米。
4.面層的水泥拌合物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水泥砂漿的稠度不大于3.5厘米;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3厘米。表面壓光時,不宜撒干水泥面。如因水分大難以壓光時,可適量撒一些1:1水泥拌合物,撒布應均勻,待吸水后,先用木抹均勻搓打一遍,然后再用鐵抹壓光。水泥砂漿終凝后,應及時用濕砂或濕草袋覆蓋養護,防止產生早期收縮裂縫。刮風天施工水泥地面時,應擋門窗,避免直接接受風吹,防止因表面水分迅速蒸發而產生收縮裂縫
5.水泥砂漿面層鋪設前,應認真檢查基層表面的平整度,盡量使面層的鋪設厚度厚薄一致,墊層或預制樓板表面高低不平時,應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先找平。松動的地溝蓋板應墊實,預制樓板板縫嵌得不實的應作翻修處理。如因局部需要設管道或鐵件而影響面層厚度時,則管道或鐵件頂面至地面上表面的最小距離一般不小于10毫米,并預防裂鋼絲網片。
6.面積較大的水泥砂漿樓地面,應從墊層開始設置變形縫。一般設置縱、橫向伸縮縫,期間距和形式符合設計要求。
7.使用上應防止局部地面集中堆荷過大。
8.結構設計上應盡量避免基礎沉降量過大,特別要避免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預制構件應有足夠剛度,避免撓度過大。
9.水泥砂漿面層中摻用外加劑,嚴格按規定控制摻用量,并加強養護。
對樓地面產生的不規則裂縫,由于造成原因比較復雜。所以在修補前,應先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產生裂縫的原因,然后再進行處理。
對于繼續開展的“活動縫”如為了避免水或其他液體滲過樓板而造成危害,可采用柔性材料作裂縫封閉處理。對于已經穩定的裂縫,則應根據裂縫的嚴重程度作如下處理:
1.裂縫細微無空鼓現象,且地面無液體流淌時,一般可不作處理。
2.裂縫寬度在0.5毫米以上時,可做水泥封閉處理,先將裂縫內的灰塵沖洗干凈,晾干后,用純水泥漿〔可適量摻些107膠〕嵌縫。嵌縫后加強養護,常溫下養護三天,然后用細砂輪在裂縫處輕輕磨平。如裂縫涉及結構受力時,則應根據使用情況,結合結構加固一并進行處理。□(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