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慧
[摘 要]公路工程施工的現場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是企業經濟目標向物質成果轉化的場所。加強現場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強現場管理就是要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施工,以實現公路建設項目快速、優質、低耗。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現場管理
一、進行充分的施工技術準備
作為一個工程項目,特別是公路工程,其施工工藝復雜,材料品種繁多,各施工工種班組多。這要求我們作為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務必做好技術準備,首先,必須熟悉施工圖紙,針對具體的施工合同要求,盡最大限度去優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項(部)工程,同時考慮自身的資源(施工隊伍、材料供應、資金、設備等)及氣候等條件,認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組織計劃,并以橫道圖或圖表表示出來,從大入小,由面及點,確保每一分項工程能納入受控范圍之中。其次,針對工程特點,除了合理的施工組織計劃外,還必須在具體的施工工藝上做好技術準備,特別是高新技術要求的施工工藝。
二、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的資源配置是搞好施工現場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指導現場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產活動,控制施工進度,保證質量和安全,調整勞力和機械的基本依據。
2.合理配置施工資源是保證施工現場動態投入生產要達到最佳組合,完成階段施工任務,獲取較大經濟效益的關鍵。在施工過程中,人力、材料和機械需求量不斷變化,在配置施工資源時應力求均衡。要根據進度計劃編制人力、材料、機械進場計劃;根據材料供應與使用情況決定材料儲備量;根據主導機械配置與之能力相適應的附屬機械;根據天氣情況和實際進度對資源進場計劃進行調整。做到人、機、料、法、環協調統一。實踐證明:違背客觀規律,不計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趕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進度緩慢的“胡子”工程都將導致施工資源的極大浪費和工程的嚴重虧損。
三、認真抓好現場施工的質量管理
工程量管理是施工項目現場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施工質量是施工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基石,靠質量出信譽,靠信譽爭市場,靠市場增效益。
1.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和領導體系,強化質量意識,落實質量責任,并強化質量技術管理工作,及時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強化工人的質量責任心,同時層層簽訂質量責任保證書,明確質量責任,使質量目標的實現落實到每一個人,并按規定建立獎罰制度,與各級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
2.應嚴格執行質量驗收制度,對工程質量進行巡回檢查,走動管理,對發現的問題必須查明原因,追查責任,并跟蹤檢查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同時在全面抓好施工質量的同時,應針對不同階段的工程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大管理措施,嚴把材料采購和進場質量驗收關,杜絕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現場。
四、加強進度控制
進度計劃是控制工程進度的依據,施工組織中的月、旬作業計劃以及材料、機械使用計劃都要服從進度計劃的要求。進度計劃反映工程從準備到竣工的全過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項工程及工序之間的銜接關系,是現場管理者統籌全局,合理調配施工資源,正確指導生產活動的基礎。能否按照計劃旗實施,既體現施工單位的合同意識,也體現施工單位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當工程進度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與計劃偏差較大時,現場管理者要結合實際,對進度計劃進行調整。
五、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過成本核算來計劃和控制經濟活動。施工現場管理要達到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工程進度、質量的控制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不計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導致工程干的越多虧得越大。為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購、庫存、發放、使用等每一環節在制度的約束下進行。
2.根據施工定額對各分項工程進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機械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
3.分項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對照施工控制預算進行成本預測,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超支采取應對措施。
4.單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成本核算,根據實際發生的工、料、機及管理費計算出該工程的實際成本,與施工控制預算比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問題。
5.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結合施工控制預算、計量支付進行效益分析,總結經驗教訓。
六、做好施工保通
施工現場保通關系到施工能否正常進行。無論是新建還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橋、邊施工邊通車的路段不能通行,機械、材料、人員就無法進場開展工作,同時還會打亂施工秩序,造成經濟損失和質量問題。現場保通要注意。
七、加強初期養護,配合交工驗收
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證公路各項能力的正常發揮,使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施工單位要加強工程的初期養護,對工程外觀進行整修,并注意以下問題。
1.全面檢查路基、路面、橋涵、構造物、交通安全設施,存在問題及時處理。
2.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廢料;按路基標準橫斷面整修路肩、邊坡;清理橋涵、構造物上的附著砂漿;修補路面及構造物的局部損壞;使公路線型順適、整齊美觀。
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驗收辦法》的要求,寫出施工總結,恢復路線控制點,標注里程樁號,為質量鑒定創造條件。
八、建立和完善競爭、激勵、約束、監督四大機制,造就一流職工隊伍
1.建立競爭機制。自上而下廣泛實行競爭上崗制度,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具體作用有:①促進了機關作風的轉變,提高了工作和辦事效率;②激發了職工的學習熱情;③提高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生產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施工生產。
2.建立激勵機制。從改革職工最關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徹底打破大鍋飯,將職工個人收入與施工產值、質量、安全、成本等指標掛鉤。
3.建立約束機制。為了嚴格執“法”,使各項規章制度切實發生效力,我們建立、健全了各項獎懲制度。
4.建立監督機制。圍繞提高工程質量和企業經濟效益這一中心,切實建立有效的項目管理監督機制。綜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的現場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同的工程項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應有所不同,作為施工單位的現場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過加強施工的現場管理,使工程質量、進度和效益不斷得到提高。□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