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祿 杜金方 杜顯彬
[摘 要]開發區項目建設是我市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需要,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增加和擴大了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內容,同時也使效益、質量、成本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探索和加強適合現時特點的施工質量管理方式、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開發區項目;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管理的基礎建設
一、加強質量管理的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工作是有計劃的為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前提條件,有目的地實現質量管理總目標的最基本的工作,要做到“五有”,即有專業施工隊伍,有方案,有標準,有制度,有目標。“五化”,即隊伍專業化,施工規范化,操作規程化,技術標準化,管理制度化。
1.選聘素質高的專業隊伍。通過選聘、招聘等手段,確定有資質、有經歷、有經驗、素質高、口碑好的專業施工隊伍,以保證施工隊伍的整體專業化素質。
2.強化技術標準。將施工工程必要的設計資料、施工規范、工藝要點、操作規程、質量評定標準和檢驗方法,以及監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在施工開始即發放到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做到各方人人目標明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強技術培訓。質監部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經常地、及時地、有效地對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監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舉辦技術培訓班、短訓班,在施工現場舉辦工程質量研討會、技術研討會,總結和交流經驗教訓。同時,還要加強質量、技術的再教訓,更新知識,使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新材料得到吸納,提高建設工程的速度和質量。
4.加強材料質量的管理。建筑材料是建設工程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工程質量有著最直接的不可或缺的關系。因此,監理單位、質量監督單位一定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一定要把好材料采購關;二是對購進的各種原材料逐一進行檢測、鑒定后再使用;三是嚴禁濫竽充數,嚴格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開發區工程如何保證質量、速度和效益,建立起強有力的質量管理體系勢在必行。在市場經濟理論指導下,建立健全以工程監理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是行之有效的。通過強有力的質量管理體系,理順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承建單位三者的關系和職能。突出建立以工程監理為核心的監理、檢驗的質管組織。監理工程師依據監理合同、監理辦法,對建設單位和承建單位均具有監督權,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理權;建設單位要組織檢驗小組,對承建施工單位進行質檢和抽檢。做到政府監督、工程監理(為主)和承建企業自檢互檢三結合。
在質量管理上,決定工程質量的直接要素主要是設計、原材料、施工和質量檢驗四方面,有效地發揮以工程質量監理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于設計質量的監控,非重大變更可請設計單位、承建單位、監理工程師現場會審,設計單位也可授權監理工程師處理。對于施工質量的監控,監理工程師主要是對施工單位各施工階段通過定期質檢、評比、抽查防止和避免質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對于原材料質量監控,主要是監理單位、監督承建單位嚴格把好材料采購關,對購置的設備、原材料進行質量鑒定和檢測,通過加強質量管理,保證質量第一。
三、嚴格質量檢驗工作
嚴格質量檢驗是檢驗施工質量、能否保證工程質量達到設計目標的根本手段,是保證質量第一的重要措施。
1.質量檢驗的形式。質量檢驗應自始至終,即自施工之日起至竣工之時。質檢應堅持三結合,即堅持專職檢驗和自驗相結合,全面檢驗和重點抽驗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的互檢和自檢相結合。專檢必須從施工準備到工程竣工的全過程、各環節進行檢驗,以確保工程質量。
2.質量檢驗內容、標準和方法。質量檢驗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建筑原料、成品或半成品,結構整體和部件進行檢驗,通過物理、力學性能檢驗。通過這些檢驗,使質量事故盡可能早地消滅在工程施工過程前。檢驗手段是通過檢測儀器(具)和檢驗數據結果體現,并經質量監理人員確認。
四、結束語
為確實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必需認真加強基礎工作、施工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把關工作。如果要確保工程質量,要結合當地條件,圍繞這三個環節,盡可能充實內容,充分強化檢驗手段,建立一套既科學適用又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工程監理全程負責監督工程質量、進度、造價、材料質量,保護雙方利益。建設單位也要充分發揮監理工程師(監理單位)的作用,支持監理工程師的工作,監理工程師要嚴格履行監理工程師的工作職責。□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