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光
胡錦濤主席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把自主創新貫穿于改革開花和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全過程,對推進中國特色社主義建設、永葆社會主義生機、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走創新型國家的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依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為主導的傳統發展模式正在轉向依靠科技、知識和人才為主導的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立國已成為各國發展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大趨勢。因此,走自主創新之路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
創新立國是世界各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國家要建設現代化,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不同途徑的。從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看,大致有三種發展模式。—種是走依靠石油和礦藏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現代化。另一種是走制造型發展道路,這一類國家以制造業為主,比如像我國現在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再一種是走創新型國家的道路。如美國和日本,他們生產知識。創新知識,這些知識所帶來的財富可以把國家引領到現代化,這種方式應該是中國今后發展的道路。所以,我國要走創新型國家的道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決策。
走自主創新之路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知識創新、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如果不能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興盛,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僅是經濟要素的跨國流動,也是在全球化層面上信息、知識、人才的跨國界流動。這一趨勢客觀上推動了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促進了科學技術知識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技術創新收益的溢出,給發展中國家加快技術進步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可能。但是全球化僅僅為那些有所準備并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基礎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寶貴的機遇,沒有自身的準備就無法利用這一機遇,差距就會愈拉愈大,甚至會被邊緣化。無數事實證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走自主創新之路是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總體上講,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是當前和今后—個時期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態勢。維護國家主權和嘲土完整、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任務十分繁重。首先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保障糧食、食物和生態安全。同時還要依靠國家科技創新保證國家安全。戰略高技術是現代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新產業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重要技術基礎,也是當今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因此,必須把國防科技發展擺在國家。科技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發展和應用先進科學技術,保持有關戰略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滿足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需求:確保國家安全,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建設環境。
二、自主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加快科技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加強自主創新提出了迫切需求。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驅動。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逐步加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的瓶頸性約束,矛盾非常突出。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巨大資源需求和對環境的破壞性影響,是根本不可能承受的。因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政策選擇。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多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國民經濟的結構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問題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質問題,已從數量結構變化轉變為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素質,傳統的主要著眼于生產能力的結構調整的思想和方法很難見效。新的思路和途徑就是要把自主創新作為促進結構調整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中心環節,通過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長點,拓展發展空間,實現結構調整目標。
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提高國家競爭力,必須自主之創新。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風暴和我國經濟處于的嚴峻形勢,作為一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國家,我們必須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三、提升創新能力是推動自主創新的關鍵所在
自主創新能力是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能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重要的是要注重創新的績效,注重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只有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動科技自主創新。
提高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教育優先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進一步加強我國人力資源開發,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無可比擬的創新人力資源,這是創新能力建設的基礎工程。
提高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必須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形成技術創新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要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自覺主體,必須進一步完善法律、政策和要素市場建設,創造公平,公正、誠信、有序的市場環境和規則。
提高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必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政府必須通過立法、政策、規劃和增加對科技的投入,進一步加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力度。
提高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良好社會文化與輿論氛圍。□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