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顯進
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動員全黨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基本規范,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任務圓滿完成的重要保證。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一個求真務實、科學嚴謹和持久長效的工作過程。
一、貫徹落實責任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到位。一些單位和部門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同于一般的單項工作責任制,把黨風廉政建設這個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全局性問題,僅僅看成是紀檢監察機關一家的事情。有些領導干部認為抓責任制工作,特別是進行責任追究是得罪人的事、會丟選票,甚至認為責任追究就是搞“株連”;有些紀檢監察機關領導則認為,責任制《規定》明確了抓責任制工作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機關只是監督主體,黨政機關不抓,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抓就是越權等等。
2.領導不力。一些單位班子及其成員貫徹落實責任制只滿足與一般部署與要求,具體指導和檢查落實不夠。一些單位責任制領導小組形同虛設,領導小組組長只掛帥不出征,其成員很少研究責任制工作,有的停留在會議講話、發指示上,從不去認真解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工作不規范。責任分解方面,有的責任條款過于籠統,內容不明確,存在責任交叉和責任空擋現象;有的沒有貫穿到經濟業務工作中;“責任狀”缺乏可操作性,黨、政、企千篇一律,難于提出統一的硬性要求,因此各單位工作發展也不平衡。在責任考核方面,有的不是黨委(黨組)組織考核,而是以紀委的名義進行,而紀委對下級黨政機關這個責任主體的考核,又變成了對下級紀委的工作檢查;有的考核檢查不深人、不細致,以被考核者口頭和材料匯報為準,很難了解到真實情況;有些黨委(黨組)忽視了激勵機制,責任制考核結果與領導干部的獎懲、選拔任用脫鉤。在責任追究方面,一是程序不明確,對責任追究案件到底應由誰作出決定,由哪個部門負責案件查處,沒有明確規定,實際工作中往往造成責任追究案件無人管的被動局面;二是政策界限不明確,什么情況下應追究到什么程度,上追幾級領導的責任,實際中量紀比較困難。
4.追究不嚴肅。執紀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是不愿追究。有的對責任追究案件視而不見,能捂則捂,能蓋則蓋;有的一把手故意“攬過”,或以“集體責任”淡化開脫其他人員的責任;有的在量紀方面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不敢追究。有的單位出了責任問題,不好確定對誰進行追究;有的單位“一把手”自身不潔,怕追究他人遭受報復;有的悉知被追究者有“背景”,擔心對這些人追究會招惹麻煩。三是形不成整體力,一些單位、部門抓責任追究不協調、不配合,就憑紀檢監察機關單槍匹馬地抓。
二、抓好責任制落實工作的主要對策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必須加深對責任制《規定》重要意義的認識。首先,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深入貫徹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一切消極腐敗現象都破壞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破壞生產力的發展,腐蝕人們的思想,障礙先進文化的發展,損失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與“三個代表”思想根本對立的。因此,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懲治腐敗。其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從嚴治黨方針的具體體現。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就是要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和嚴格監督,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督制度和機制。實踐證明,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的重要制度保證。再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深入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客觀需要。有些領導干部放棄了自己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應負的責任,放棄對所轄單位和部門黨員、干部的管理和監督,好人主義盛行,以致在這些地方腐敗現象滋生蔓延,長期得不到有效遏止。實踐證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力措施。最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在政治上的關懷和愛護。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立足教育,著眼防范”的原則。各級領導干部對下屬和身邊人員嚴格教育和管理,提高廣大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境界,增強他們拒腐防變的能力,這樣,就實現了黨對廣大黨員、干部在政治上關懷愛護的目的。另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責任意識,把這項工作真正作為“龍頭”工程來抓,特別是各級一把手要帶頭抓,力戒形式主義。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務實的精神,扎扎實實地抓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做到責任分解明確具體、責任考核科學有效、責任獎懲嚴肅有力,不斷完善和創新工作機制與手段。
2.完善責任制的可操作性,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長效機制
首先,細化責任目標,責任分解到位。責任分解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基礎,也是實施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與獎勵的前提,因此,責任分解應當遵循“明確、具體、量化、可行性”的原則,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明確就是要層層分解責任目標到有關職能部門和具體人,不能使責任目標太籠統和原則化、概念化、公式化,“責任狀”一簽了之,沒有什么實質意義;具體就是要區別不同情況,突出單位特色,按各單位實際確定責任目標,不搞“一鍋粥”,不能干篇一律:量化就是要看得見、摸得著;可行性就是責任目標要定得合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便于責任者執行落實。其次,嚴格責任考核,做到獎懲分明。責任考核是檢驗責任目標落實的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對考核對象,特別是領導班子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精確的判斷。因此,責任考核工作必須依據目標制訂考核內容、評分標準和考核程序,力求規范、科學有效,要堅決維護考核的嚴肅性,逐條逐項全面檢查,防止走馬觀花,既要聽單位領導匯報,更要聽群眾評說,既要考察面上的工作,更要研究深層次的問題,既要做到全面檢查考核,更要突出敏感性的問題,既要量化測評打分,更要看實際工作成效,防止高分掩飾下的問題和隱患。再次,強化責任追究,嚴肅執行紀律。責任追究是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關鍵所在,能否嚴格進行責任追究,說到底,也是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是否真心抓責任制落實的檢驗。沒有責任追究,板子不打到具體人身上,責任制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要使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責任追究意識。最后,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創新。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探索新辦法,采取新措施,解決新問題。□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