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作為公民的一種基本權利受到普遍的關注。學校教育與管理時刻面臨著各種外來的沖擊與挑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爭取學校管理的主動權,保證教育教學又好又快發展,我們不斷地更新觀念、優化結構、創新工作,對未來幾年的工作有針對性地做了合理的規劃和展望。
一、現狀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級示范初中,主體建筑包括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運動場等,學校設計規劃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集現代化、網絡化、園林化、人性化于一爐。現有教學班24個,在校學生1 400余人,教職工90人。學校黨、政、工領導班子健全,教師隊伍結構良好,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學校擁有齊全的配套設施: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學校廣播系統等。學校各項制度日趨健全,內部管理運作良好,“三風”良好。學校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社會效益均獲一致好評。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隊伍相對老齡化,科研教改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于進一步激發,管理工作還要加強計劃性、主動性和協調性,德育工作還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學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所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進和加強。
二、發展目標:
遵循“質量立校、科研興教、全面育人、創建特色”的指導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廣聚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改革,彰顯辦學效益,培植特色。以創建現代名校為目標,以形成特色為突破,以全面發展做示范,扎實開展課程改革。把握機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視角理性審視學校,設計學校,力爭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形成“職責分明、目標明確、調控及時、成效顯著”的目標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顯辦學質量,一流的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品位,一流的師資實現學校的發展,把學校打造成一所學生自我教育,教師主動發展,教育質量優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圍濃厚的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現代化教育的窗口學校,真正置身于時代前進的舞臺,引領地區教育的發展。

三、主要舉措:
(一)學校管理:
1.全面深入實施現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為服務學校發展、服務教師發展的有力手段。 ⑴.加強班子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強的高素質的干部隊伍。⑵.堅持以人為本,倡導“研究先于決策,服務大于領導,協調多于控制,觀念重于方法,環境優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構建現代學校管理體系,提高師生校園生活質量;
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隊伍建設:
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著眼點,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形成教師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健全獎懲機制,建立一支適應21世紀教育教學要求的新型教師隊伍。
1.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敬業精神教育的主題活動,牢固樹立現代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大力宣傳和推廣師德先進典型,完善師德評價制度。
2.以“名師工程”為載體,以業務培育為關鍵,建立高層次的教師業務進修制度,促進我校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3.以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龍頭,開展以構建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教研教改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爭取每年在縣、市、省、國家級的學術研究會或CN刊物上交流或發表論文的教師達總數的20%左右。
4.加強信息技術的研究和培訓,鼓勵和提供條件讓教師學習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操作技能。
5.教師能根據學科特點、教育對象,在學校統籌規劃下,承擔相應的教育科研任務,每年都有1~2項科研成果,培養學者型、專家型教師。
(三)學生管理:
1.與時俱進,改革現有的學生管理制度,以培養“會做人、會求知、會勞動、會健體、會審美、會生活、會創造”的高素質現代人、文明人為育人目標,對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內容、方式、方法、途徑、層次等問題進行探討,不斷完善一套重視流程管理、講究實效的學生管理制度。
2.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活動內容和空間。
3.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設為載體,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達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效;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師生情操,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展示學校精神風貌。
4.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5.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持之以恒,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應,幫助學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的健康心理;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進行解答和幫助,培養學生參與競爭的勇氣和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6.構建學生發展性綜合評價方案。□(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