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成
莎拉波娃、索德林、布萊恩兄弟、李娜,看著中網和上海大師賽敞開全新人門迎接這些今非昔比的老朋友,不由讓人感慨中國網球賽事地位的提升、明星們泛黃的成長軌跡和時問的神奇力量。
2002年,成功邀請庫爾尼科娃為上海Polo女子網球公開賽帶來不錯反響,當時的賽事主辦方新新公司決定在2003年繼續主打“美女牌”。但庫爾尼科娃這一年沒來。新新公司就一口氣湊足了“五大美女”:莎拉波娃、德門蒂耶娃、多克奇、謝特、哈克雷羅德。因為莎拉波娃的樣貌和外形是其中最攝入眼球的,因此從她抵達浦東機場那一刻起,就成為了五人里最受關注的一位。
再去翻看當時的報道,字里行間提到最多的不是莎拉波娃和庫爾尼科娃的相同之處,而是她們的不同之處。雖然她們都很美,都是俄羅斯人,同樣是在波利泰里尼網球學校練球,但莎娃和父親莎拉波夫總有意地和庫娃“劃清界限”。每次莎娃的新聞發布會,都會有記者關心她在場外的行蹤,但莎娃總會讓記者失望,因為她只談論網球。
也許正是因為這點不同,使得莎娃在日后獲得了比庫爾尼科娃更大的成功。2003年只是莎娃進入職業網壇的第三年,但她卻一再取得關鍵性突破。澳網和法網,莎娃均在資格賽中連闖三關,進入正賽,她的排名在6月16日進入前100,溫網16強的搶眼表現,更是讓她突破了前50的大關。上海Polo賽八強戰被頭號種子德門蒂耶娃淘汰后,她在隨后的日本公開賽上奪得第一個WTA巡回賽冠軍,16歲的莎娃2003年年終排名達到第32位。
2004年莎娃的表現繼續穩步上漲,當年的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只是她參加的第7項大滿貫,但身為13號種子選手的莎娃爆發驚人狀態,面對貝格爾茲美爾、高塔禾、漢圖楚娃、弗雷澤爾,她連續送出四個2比0,強勢晉級八強,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又接連逆轉擊敗日本老將杉山愛和美國名將達文波特。決賽面對衛冕冠軍小威,輕裝上陣的莎娃在氣勢上完全壓住了對手,最終6-1、6-4完勝對手,捧起了職業生涯首座大滿貫冠軍獎杯。莎拉波娃的名字頓時充斥所有報章的體育版頭條,沒有人會再叫她“小庫娃”。曾經聽一位2003年去仙霞網球中心觀看上海Polo賽的球友感嘆道:“我在看臺上觀看一場女單比賽,莎拉波娃就坐在我旁邊。當時我還不認識她,就知道她是球員,一伸手就問她要了簽名。一年之后,莎娃在溫網奪冠了,我才猛然意識到當時我身邊的那個人就是她。”現在,當莎娃再次出現在中網賽場時,這樣的場面不可能出現了。莎娃所到之處,球迷圍觀的聲勢甚至較之納達爾和即將退役的薩芬還要浩大。
如果不翻看喜力公開賽的參賽名單,很難發現2003年那個身材消瘦、在仙霞網球中心闖入半決賽的長發小伙就是如今的索德林。在上海大師賽輕取特松加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向索德林求證這段往事,已經25歲的索德林禁不住笑出了聲:“是的,當時我還很年輕。”“2003年喜力公開賽之前我已經持外卡在瑞典參加了斯德哥爾摩以及巴斯塔德的幾項ATP賽事,喜力公開賽則是我第一次以正選身份出戰的ATP賽事,而且還進入了半決賽。可以說,上海留給我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第一次憑排名直接進入正賽。年少的索德林格外重視。他是2003年所有參加喜力公開賽的球員中第一個到達上海的。之后每天人們都可以在訓練場上看到他修長的身影。在打進男單半決賽的四名球員中。索德林又是唯一在半決賽當天下午安排了訓練的,而輸給菲利普西斯后,他又進行了加練。無緣決賽的索德林當時表示:“我對我今天的表現很不滿意,或許是菲利普西斯給了我太大壓力,我發揮得不夠好,所以在賽后我又去練了一下正手。”
因為傷病,索德林隨后幾年的成績起起伏伏。直到2009年,同樣參加過2003年喜力公開賽的諾曼成為了索德林的教練,后者的成績才開始突飛猛進。在今年的法網中,索德林復制了教練諾曼2000年的神奇,連克紅土高手收獲了男單亞軍獎盤。隨后的溫網和美網,他又接連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最佳戰績。在亞洲之行收獲不少積分之后,索德林成為瑞典第17位進入世界前十的男網選手。
很多人都知道布萊恩兄弟是中國球迷的老朋友,不論成績如何,他們的搖滾演唱會總是上海大師杯的保留節目。今年首次參加中網的他們彌補了一年前北京奧運會僅獲銅牌的遺憾,頭一回在中國奪冠。“去年在這里,我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年回到北京奧運會的場地。我們對這里很適應,這里有好吃的,還有友善的人。”哥哥邁克代表兄弟倆表達了對北京、對中國的喜愛。
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對老朋友和中國的交情已經超過了10年。1999年10月份,由美國大學賽場轉入職業網壇僅一年的布萊恩兄弟來到亞洲,一連參加了上海、新加坡和香港的三站ATP賽事。在上海喜力公開賽里,布萊恩兄弟首輪就負于白俄羅斯的米爾尼和菲律賓的泰諾這對跨國組合,帶著1個ATP雙打積分和750美元匆匆離開了上海。
久事公司市場部主莊楊亦斌回憶道:“當時布萊恩兄弟的雙打排名還很低。沒有什么人關注他們,唯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他們是雙胞胎。”
相比10年之前,布萊恩兄弟如今的人氣已是一飛沖天,他們在中國擁有大量擁躉,在北京和上海被球迷追捧,為媒體關注。2005年,當他們以世界第一的身份參加上海大師杯的時候,球迷們已經沒有理由抗拒他們的魅力了: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雙打選手,他們是一對個性十足的雙胞胎,他們還是酷愛音樂的帥氣男孩。
正巧2005年和2006年又是布萊恩兄弟網球事業的巔峰,從2005年澳網起他們連續闖入了7項大滿貫賽事的男雙決賽,創造了公開賽時代的新記錄。在這7次決賽之中。他們贏得了2005年美網、2006年澳網和溫網三項冠軍,算上2003年的法網冠軍,布萊恩兄弟完成了雙打大滿貫。
當然布萊恩兄弟身上吸引人的遠遠不止是成績。他們之間的兄弟情誼十分深厚。少年時兩人征戰單打賽事時一旦在比賽中相遇就會集體退賽,正是因此他們后來選擇了雙打戰場。他們是職業網壇中少有視國家榮譽為生命的人。從來都不會缺席沒有獎金的戴維斯杯和奧運會等象征榮譽的賽事。2007年,兩人幫助美國隊拿到闊別12年的戴維斯杯冠軍后,鮑勃曾說:“如果我們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我們也可以幸福地死去了。”
在今年中網和大師賽的雙打選手中,年過三十的布萊恩兄弟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那一對,擁躉們被他們場上場下的風采所吸引。從1999年到2009年,改變的是布萊恩兄弟在職業網壇所取得的成就,始終不變的是他們陽光般性格所散發出的迷人氣息。
李娜的網球天賦無數次地被不同人提及,這一點從她2002年突然隱退那段時間前后的軌跡就可以看出。釜山亞運會之前突然告別網壇的李娜頭頂照耀著的是全運會三冠王和世界大運會三冠王的光環,而經過一年多的校園生
活之后,李娜用整個2004年又創造了她網球生涯的另一個高峰,年終排名達到第80位。
歸來的李娜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2002年之前雖然各項榮譽已使她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女網一姐,但在真正的職業賽場上,李娜并沒有什么搶眼的表現,世界排名一直徘徊于兩三百位,鮮有參加WTA巡回賽的機會。2000年WTA塔什干站是李娜首度參加WTA巡回賽,但在女單首輪就敗下陣來。隨后,首屆上海Polo女子網球公開賽又給了李娜首次在家門口參加WTA巡回賽的機會,她在首輪擊敗易景茜收獲首場巡回賽勝利之后。止步第二輪。
2004年,女網成績的突飛猛進給中國網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對于復出的李娜來說,更加令她受益的有兩點:中國網協加大了對于女球員的投入力度以及中網和廣網這兩項WTA巡回賽登陸中國。在率先上演的中國網球公開賽中,李娜由資格賽開始一路拼殺打進八分之一決賽,遭遇剛剛奪得美網冠軍的庫茲涅佐娃。賽前戲稱“肯定打不過對手,已經買了機票準備回家”的李娜驚出了庫茲涅佐娃一身冷汗,李娜兩度拿到賽點,最終在決勝盤搶七遺憾落敗。艱難獲勝后仍心有余悸的庫茲涅佐娃說道:“我像是在同世界前5名的選手比賽。”這句話讓大家意識到,曾經的中國一姐又回來了。
緊接著,還是在本土舉行的WTA巡回賽,還是從資格賽打起,李娜在第一屆廣州網球公開賽上制造了更大的神奇。她連續擊敗了八個對手,其中包括當時排名36位的揚科維奇和46位的布蘭迪,捧起了中國選手的第一座WTA巡回賽冠軍獎杯。廠網冠軍為李娜帶來了127分的WTA排名積分,這比她年初在北京、通遼、烏蘭浩特連奪四站ITF女單賽事冠軍所獲得的積分總和還要高。
復出的頭一年,李娜僅僅越洋到美國打了一站ITF比賽,其余賽事全部都是在中國本土參加的。但依靠在中網和廣網兩站WTA巡回賽上的出色發揮,李娜還是獲得了第80位的年終排名,為此后在職業網壇更進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她直接獲得了參加澳網和美網正賽的資格。因傷退出了法網和溫網。2006年,她參加了全部四項大滿貫比賽的正賽,并在溫網實現突破。晉級女單八強,從此將自己的年終排名一直保持在了30位以內。
不久前的中網賽場上。我們又見到了剛在美網中第二次晉級大滿貫八強的李娜。雖然在第三輪慘敗給德門蒂耶娃,但回到祖國土地上的李娜不失好心情:“這場失利并沒有令我覺得特別沮喪,這片場地給我帶來過很美好的回憶——去年的北京奧運會嘛。而且我很享受在北京打比賽的感覺,這是一種在家的感覺。在祖國的土地上打球總會讓我感到格外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