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本期內容:戰勝心理恐懼
——網前截擊的制勝法寶
本期教練:譚弼
譚弼(右)在昆明從事業余網球教學至今已有20年,被認為是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網球教練之一。近年連續在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杯舉辦名師訓練營。譚弼還組建了譚弼網球教學,培養了一支教練25人、助理教練7人組成的團隊,2009年教練員培訓基地正式成立。在執教網球20年的生涯中,譚弼的學生已超過兩萬名,遍布全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
本期學員:張奔斗
張奔斗(左)有超過15年的新聞工作經驗,為《體壇周報》撰寫網球文章超過10年,是公認的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網球記者。采訪過全部四大滿貫賽事以及奧運會、亞運會和全運會的網球比賽,獨家專訪過費德勒、阿加西、羅迪克和毛瑞斯莫等世界頭號球星,譯有費德勒傳記《追尋完美》。
學員招募
各位網球愛好者趕緊擦殼你們的眼睛!《網球俱樂部》雜志將為你們提供一次提高球技的大好機會。不論你是否經過正規訓練,還是對于哪項技術動作不夠自信,只要你覺得仍有可以提高的空間,都可以報名參加我們的“Face to Face”網球教學欄目。《網球俱樂部》雜志將為你提供與知名網球教練一對一的教學機會,并登上雜志成為技術欄目的主角,與廣大網球迷共勉。
聯系電話:021—64329587—8062
技術動作分析
比賽練習
實戰是最好的練習,譚弼、譚弼的兩個小教練牛詩蕓、黃超首先和張奔斗組隊進行雙打搶七比賽。比賽中,張奔斗對于速度較慢的球基本能準確截擊。但球速和力度一旦加大,張奔斗的破綻就顯現了。張奔斗網前截擊的主要問題出在,處于網前時懼怕對方的底線大力擊球。導致截擊的時候后退而非向前移動,無法判斷清楚對方來球的線路。
學員截擊動作連拍
從技術動作的角度來說,張奔斗的主要問題是手腕鎖得太死,用小臂發力,失去良好的拍頭速度。接低球、或是高球時,拍面不穩,經常向下翻,導致打到球的底部,拍面與球摩擦太多,減慢擊球速度。


教練截擊動作連拍
譚弼的截擊動作看起來幅度不大、動作很輕松。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他的手腕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輕松狀態的。接球瞬間小臂和手腕同時往前推,拍面和地面保持45度角,這樣一來就會提高回球的速度和準確性。
糾正訓練
網前連續截擊
訓練目的:做好相球動作,樹立向前意識
盯球是愛好者們最不受重視的問題。張奔斗剛開始幾個球都是下網,譚弼很快指出是因為沒有盯球。大多數業余球員都是在球距離自己還差兩到三米時就不盯球了,因此總找不到正確的擊球位置。譚弼要求張奔斗一定要始終盯球,從球過網開始更是得一刻不放。
張奔斗身上還有一個大部分愛好者都存在的問題——截擊時只出手不出腳,就好像腳上釘了螺絲釘一樣。譚弼讓張奔斗必須先出腳后出手,這樣一來人就動起來,控球范圍也擴大了。
這個練習是從發球線到網前,每向前走一步就做出一個正確的正手、反手的擊球動作,有節奏地做完兩組正反手動作。也可采用多球練習的方式。
生死線▲
因為心理的害怕,不少愛好者在截擊時總想往后退,如何能擺脫“死區”,做到勇往直前呢?生死線練習是譚弼教學中很有特色的小絕招。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
在球員身后殘酷地排上一排網球,如果后退,必定會踩到網球。譚弼對張奔斗說,踩到一次,輕則踩一次罰款二十元,重則腳踝扭傷,直接抬進醫院。面對這樣的“處罰”,相信球員都會有所謹記,不敢輕易躍過這條“生死線”。長期訓練,可以幫助球員擺脫截擊時后退的習慣。
躲避球
玩躲避球是攻克網球截擊中怕被球打到的一種有效方法。球員雙腿分開與肩同寬,然后將手背起,教練與球員面對面站立,距離在2—3米之間。教練用網球砸向球員,球員用閃身的動作躲避球。球的速度越來越快。球員需要的反應也越來越快。通過這個練習,你就能從心理上對快速飛來的球有了本能的閃身,并認識到球無論多快都是能躲避的。
訓練結果
相比之前的截擊動作,張奔斗經過一個小時的訓練之后,截擊技術有了大幅度提高,能更加準確地掌握截擊技術。從面部表情到手臂動作都顯得放松了許多。張奔斗對此也深有體會,打得好的球往往都是在最放松的情況下完成的。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張奔斗對網前截擊的恐懼心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他的腳下有了移動,有了向前的步伐,并且能將這些熟練應用于比賽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