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茜
TCM:從你離開中國去澳大利亞算起,至今已經有22個年頭了。我很好奇,你當時是出于什么想法決定去澳大利亞的呢?畢竟在1987年的時候,能有這種想法的人并不多。
朱薪運:我從小跟著父親學打網球,在動身去澳大利亞之前,我在上海體育館擔任青少年組的教練,還是他們的第一任教練。當時。我有一些華裔朋友來上海探望我,他們對我說:“中國網球還剛剛起步,職業化水平相對較低。你可以去美國、澳大利亞這些職業化程度較高的地方看看。”我回去之后就跟父親說了這個想法,他非常支持我。于是,在1987年,我通過認識的朋友去了澳大利亞。
TCM:去了之后,你發現澳大利亞的網球如原先想的那樣嗎?你在那邊順利嗎?
朱薪運:這件事比較戲劇性。當時我不是澳大利亞的公民,他們聽說我想加入他們的俱樂部,就拒絕了我。我本來已經買好機票準備回國,突然他們問我愿不愿去打一場球,我就答應了。我那天的狀態也是特別好,竟然打贏了那個教練。他們也很驚訝,就問我網球是跟誰學的,我說是我父親,還說了我父親的名字。他們一聽非常激動,說認識我父親,而且我父親還曾贏過羅德·拉沃爾(Rod Laver)。于是,這件事情就出現了轉機,他們破例留下了我。
TCM:加入了他們俱樂部之后你是如何發展的呢?
朱薪運:其實加入他們俱樂部之前,我先學了3個月的語言,然后讀他們的教材,并進行了考核。加入了俱樂部之后,我必須先要進行段時間的實習,接著便成為了澳大利亞一級教練,這是那里最低級別的教練。成為一級教練后,我以助教身份開始教球,累積時間滿了180個小時之后,我通過了多次考核最終成為了二級教練,這是中等級別的,相當于中國的省級教練。
我開始是在中國澳洲網球學校擔任教練的。在此期間,我帶了四個10歲到12歲的小女孩,她們都是澳大利亞少年組的前四名。除此之外,我還接待過一些來澳大利亞集訓的中國少年隊,廣東隊來的次數比較多。1998年,我還帶出了一個澳大利亞青少年組的冠軍。在我帶的這么多學生當中,有一個人現在還在打職業,她叫莫尼克·亞當薩克(Monique Adamczak),現在WTA排名一百多名吧,在澳大利亞一直都排在前四。
1998年之后,我離開了那家俱樂部,跟我姐姐在悉尼創辦了悉尼體育俱樂部(Sydney Sports Club),此后我就更專注地經營個人事業了。因此,1993年到1998年算是我執教生涯的頂峰吧。
TCM:聽你這么說,是不是澳大利亞的教練資格認證非常嚴格呢?他們有哪些環節呢?
朱薪運:確實,這點跟中國不一樣,在中國你跟別人說你會教球,別人相信你,你就是個教練了,這在澳大利亞是不允許的。
在澳大利亞,首先你必須要成為他們的會員,接著他們會測試你的水平,必須達到專業級別,也就是澳大利亞的A-grade水準才有資格進人面試環節。面試環節他們會和你交流你的個人經歷,接著進入測試環節。測試環節有三個教練一同打分,兩個人同意你就通過了。通過之后你需要在一級教練培訓班學習10個星期,時間滿了并通過了測試,你就是級教練了,這時你可以去擔任助理教練。接著,你需要在一個教練手下擔任助理教練滿180個小時,完成教練安排的執行計劃,并要通過多次測試,這才可以成為二級教練。前兩個級別的教練資格還是比較容易拿到的,但是要想成為三級教練,你首先要有三年以上的二級教練經驗,并要在此期間帶出過全國排名前四或者成為ATP、WTA職業選手的球員。
不過,新制度已經沒有一級、二級和三級教練的說法,現在改為了Club Professional助理教練、高級教練和終身教練了。我現在就是高級教練。
TCM:你在滇大利亞當了20多年的教練。你的父親也曾是國家隊和上海隊的教練,你對于兩國的網球教學都比較了解,對于教學方法,你覺得兩國之間不容發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朱薪運:在澳大利亞,教練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認識網球、喜歡網球。而在中國,很多小孩被父母逼著去學打網球,還進人專業隊訓練。長期下來,這不僅會對小孩的身體造成傷害,同時還會讓他們反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TCM:現在回國后,看到中國網球的現狀。你覺得澳大利亞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中國網球學習和借鑒的呢?
朱薪運:澳大利亞有著非常完善的比賽系統,他們每周都有比賽,從每年的一月中旬開始,到次年的一月上旬結束。而中國有寒暑假,這段時間是沒有賽事的。試想,如果中國有如此完備的系統,你一到周末就能參加當地的網球賽事,比如你是徐匯的,就有徐匯區網球巡回賽,閡行區就有閔行區比賽,這其實對于網球的普及和發展作用特別大。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的教練培訓和資格認證也是優于中國的。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澳大利亞對于教練資格的認證非常嚴格,這點在中國做得并不好,有好的教練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球員。
TCM:澳大利亞人很愛網球,那么他們的網球人口大概有多少呢'有地區網球實力的分布嗎?
朱薪運:澳大利亞的網球人口非常多,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網球人口。現在澳大利亞的人口大約有3,000萬人左右,也就有1,00073左右的人打網球。在地區分布上,我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卅實力最強。最近幾年,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阿德萊德所在的南澳大利亞卅也慢慢趕了上來。
TCM:聽上去,澳大利亞的網球還是在不斷地發展中的,那為什么他們這幾年的職業網球水平會一落千丈呢?
朱薪運:最主要的原因是優秀教練的流失。這幾年,澳大利亞網協內部人員變動很大,權益紛爭非常嚴重,教練是統歸網協管理的,他們工作的混亂直接導致了教練沒有心思帶球員。從1998年開始,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教練都去其他國家培養人才了,我也是在那時逐漸淡出了教練事業,專心和姐姐在悉尼辦了體育俱樂部的。不僅如此,澳大利亞本國還非常排斥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教練到這里來教學。所以,沒有好的教練是澳大利亞職業網球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
TCM:這樣的狀況在未來可能得到解決嗎?畢竟澳大利亞曾經有過那么輝煌的網球歷史。
朱薪運:前不久,澳大利亞網協剛換了新主席,他們說“正在醞釀系列的改革”,不過改革的效果會怎樣,我們誰都不知道。我覺得,至少要再等個幾年才能初見端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