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灝珠
看到2009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工作邁向健康”,一時心里挺有感慨。
當今世界每個人都要工作。因為,從工作中我們得到經濟報酬,這是生活的物質基礎;而用自己的工作成果來回報社會,又能體現出自我的人生價值。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工作使我們身體各器官正常運作,身體健康,技術熟練。因此,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會使自己身體健康、成績優秀。反過來,健康的身體正是我們能夠用心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保障。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心臟病學家,我想談談如何保持心臟的健康。
心臟是我們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可以說是個名副其實的“勞動模范”。心臟的重量不到人體的0.5%,約300克,但它要負責全身循環血液的供給,它每一次跳動(搏動)要搏出血液70毫升左右,每分鐘要搏出近5 000毫升的血液,每天要搏出約700萬毫升,即約7噸的血。相當于心臟自身重量的2萬余倍。心臟的工作量之大,幾乎得用不可想象的天文數字來表達!通過心臟有力的搏動,血液不斷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循環往復,進行新陳代謝,使人保持充沛的體力和飽滿的精神。
心臟容易受到各種致病危險因素的損害而患病。我國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缺乏體力活動和膳食營養不合理等。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血管本身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形態和功能改變,從而更易發生各種心血管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5年全球5 800萬死者中,因慢性病死亡的約3 500萬,其中80%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心血管疾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我國目前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約30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45%,是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不要以為“心臟病”“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專利。在各種信息資訊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中青年才俊因心臟病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大部分心臟病是可防可治的,實在令人遺憾!如果他們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很有可能得以避免。特別是工作壓力較大的年輕白領,要意識到健康的無價,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保護心臟從現在做起。有勞有逸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只勞不逸的連續工作,經常不分日夜急于求成則有損健康。應堅持每年健康體檢一次,在醫師的指導下管理好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和血黏度;注意合理飲食,勞逸結合,戒煙限酒,適量體育鍛煉,心理平衡,避免各種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的危害。譬如,有研究發現,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午睡的人,死于心臟病的風險可以降低近40%。再如,多數的冠心病是發展緩慢,逆轉更慢的病,一旦被診斷患上冠心病就要做好長期抗病的思想準備,注意自我養護、規范治療,冠心病雖尚難以徹底治愈,但一樣可以帶病延年。
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我們才能以健康的體魄快樂工作,充分享受工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