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設立一百多年以來,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最有影響、最權威的獎項,因此讓全世界的杰出人士趨之若騖。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一個特殊的另類,他十分輕視諾貝爾獎,對于頒給他的這個獎不以為意,拒絕去領獎,更不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自己的榮耀。
這個人是英國文學家蕭伯納。當瑞典學院決定把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英國現代杰出的現實主義戲劇家蕭伯納時,他非常幽默地說:“干嗎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鈴?”
當時一家英國報紙報道了記者采訪蕭伯納的情況。蕭伯納對記者說:“這件事情,我實在有點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獲獎,是由于我今年沒有寫出半個字。”蕭伯納的話當然不可信,一年沒有寫半個字是不可能的,但從他的詼諧和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對于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事實上,不僅僅是對于諾貝爾獎,對于當時英國和世界上的其他榮譽,他同樣是不以為意。因為蕭伯納認為,對于一個作家來來說,獎勵和榮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寫出偉大的作品。
盡管事先就得知蕭伯納并不看重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還是對蕭伯納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們對蕭伯納的獲獎評語是:“由于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勵性的諷刺常蘊涵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
但蕭伯納并不領情,他拒絕去瑞典領獎。后來,在英國皇室出面以及他的親屬和朋友的勸說下,他才勉強去瑞典出席了頒獎儀式,領回了那張獎狀。但是,領回來以后他就把獎狀掛在了別墅墻上最不顯眼的角落里。他又把獲得的6500英鎊的獎金用來建立了一個文化基金會,以褒獎和扶持年輕的作家們。
對于蕭伯納的做法,恩格斯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蕭伯納作為文學家,是很有才氣和敏銳的,他十分正直,也不追逐名利。”高度概括了蕭伯納對待金錢和榮譽的態度。
喬真摘自“魯先圣的新浪博客”
青春期皇帝
張悅然
簡單來說,明武宗朱厚是一個壞小孩。
朱厚是發明寒暑假的人。他十四歲當了皇帝。他的家教教他語文,不用考試。即使這樣,朱厚還是不樂意:“天氣好冷啊,放假放假!~最近氣溫特別高,不適合學習。”實在被勸煩了,就說:“好嘛好嘛,我宣布9月1號開學!”當皇帝是他青春期最大的狂歡。
青春期的小孩果然難管,朱厚因為和他媽媽“政見不同”,什么政見不同呀,肯定是他要去玩而他母后不許,于是他只得離家出走,在皇宮旁邊蓋了一座“豹房”。朱厚在“豹房”里面開了一個動物園,準確地說就是“國際猛獸角斗摔跤比賽專用場地”,他訓練老虎,跟老虎互搏,虎把他的臉都抓傷了。野獸們從早嚎到晚。他還在豹房研究各種火爆刺激的武器,有一次,他朝著皇宮大廳放了顆炮彈,聲音大得整個國家都聽得見,他威嚴地走到“豹房”天臺上,看到皇宮被燒著,發出奇異絢麗的光,沉吟了半晌說:“我研制的軍火質量就是好(好大一棚子煙火)!”
過完了青春期,他就忙起了公事,他喜歡軍事,應該說是打仗的游戲,把皇宮衛士集合起來,搞紅軍藍軍的軍事演習。而他自己當一個小卒,每當打完一“仗”,他就給自己升一級軍銜。后來,國家終于有仗打了,他激動得不行,要上戰場,還真的殺死了一個敵軍小兵。慶功宴上,朱厚說:“這次打仗,功勞最大的就是威武大將軍朱厚。”過了好久,大家才想起“威武大將軍”就是朱厚自己。他還玩文官游戲,有時宣布自己是“太師”,有時候給自己加加薪。最終,他成了自己手下職位最高的文官和武官,差一點兒就篡奪了自己的皇位。
朱厚放任自由的皇帝人生特別容易讓人激動和喜歡,可是我不喜歡。人不肯自虐是不行的,智慧建設是自虐的,也是當皇帝的職業道德。
月落烏啼摘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