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漢
“侵”,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的“侵”字,左半部是一個“牛”形,右半部乃手持掃帚之狀。兩形會意,表示用掃帚清掃牛身上的泥土或牛蠅。甲骨文“牛”形中的小點,便是泥土污垢或牛蠅的象形。
上古時期的“牛”。仍處在馴化的早期,野性十足。為牛清掃必須走近牛身。大概不像今天這樣相對容易。因此,“侵”的本義為漸漸靠近,即逐步進入。《說文解字》釋義:“侵,漸進也。”金文的“侵”字做了置換,“牛”形被一個背對的人形所替代。整體圖形,如同手持掃帚從背后驅趕他人。小篆承接金文,只是部首位置左右調整。楷書侵緣此寫作了“侵”。
“侵”的本義為逐漸走近,如唐代詩人張碧《農夫》詩:“運鋤耕劇侵晨起,隴畝豐盈滿家喜。”“侵晨”即接近早晨的陽光。
以手持帚,從背后驅趕他人,已是一種攻擊行為,因而,“侵”又有進犯、進攻的意思。如《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侵蔡”即進犯蔡國的意思。引申后又有侵犯、侵奪的意思,表示危害或奪取他人、他國利益,如“侵害”“侵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