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23日通過官方媒體澄清說,中國的第四代戰機是指殲-10戰機的改進型系列飛機,而不是類似于美國F-22戰機那樣具有隱身、超音速巡航以及超機動性能的西方第四代戰機。外媒認為,中方的表態是在為第四代戰機“降溫”。中國專家則認為,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不會改變“積極防御”的整體戰略,外界沒必要對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做過分解讀。
中國官方媒體23日援引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話說,中國作戰飛機主要是在引進、仿制俄制裝備的基礎上進行的自主創新發展,近期有關媒體報道的“四代機”是指殲-10改進型系列飛機。報道稱,對于作戰飛機的劃代表述,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不盡一致。美國將突出中低空、亞跨音速機動性的F-15、F-16戰斗機劃分為三代機,將突出隱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的F-22、F-35戰斗機劃分為四代機。俄羅斯則將米格-29、蘇-27等戰機劃分為三代機,將蘇-35等三代機改進型飛機劃分為四代機,將具有隱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的新一代戰斗機劃分為五代機。
11月8日,中國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節目采訪時披露,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第四代戰機,并且很快就將首飛、試飛,“(裝備部隊)可能還有8-10年的時間”。
這一消息披露后,立即引起國際關注,外媒紛紛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美國《航空周刊》稱,北京發布的新型戰斗機消息說明,美國情報評估出現嚴重漏洞。文章寫道,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今年7月16日曾說,中國在2020年以前不會擁有第四代戰機。不過文章也認為,中國的新一代機是否真的可以與F-22相比,還需“拭目以待”。
美國《華盛頓時報》稱,軍事分析家認為,如果中國到2017年能裝備新的先進戰機,那么中國將超過英國、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但美國國防部情報局承認不存在情報誤判,情報局發言人布萊克說,“數年前,情報人員就已經得到警告,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戰機。何將軍的話基本上與情報機構所掌握的中國新一代戰機開發情況一致。”
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中國在國慶閱兵中展示的一系列先進武器裝備,出乎國際社會的預料,也使一些西方輿論對中國軍力的快速增長再次感到擔憂。中國官方媒體23日以“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談話的形式,否認中國正在研制類似F-22的第四代戰機,應該是為了減輕外界對中國軍力發展的疑慮。
中國軍事專家彭光謙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戰機在第三代基礎上再向前發展一步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遵循“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規律,各國的軍事裝備都是這樣向前發展的。具體新戰機的性能到底怎樣,現在還很難預測。彭光謙認為,外界沒有必要對此過分炒作,因為中國的整體軍事實力相對于世界先進國家來說還是落后的。而且,無論中國發展什么樣的軍事裝備,都不會改變中國“積極防御”的整體戰略。中國的戰機更新換代是正常的,也是軍事變革的客觀需求,沒必要進行過度解讀。▲
本報記者 段聰聰
“第四代戰斗機”實為殲-10改進型,外界不必過分解讀
環球時報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