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韜
穿過昆明市西郊的大普吉隧道,就到了素有“滇北鎖鑰”之稱的富民縣境內,盆地山嶺相間,植被豐厚,氣候宜人。富民縣總工會就坐落于縣城中央,緊湊的兩層小樓,窗明幾凈,清雅的辦公環境給前來辦事的職工一種回家的感覺。
今年6月29日,富民縣總工會率先在全市成立了7個鄉鎮工會維權站,已將維權網絡覆蓋到了縣內10000多名農民工會員。一窗式接待、一道門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維權幫扶服務理念使得富民縣總工會扎扎實實為廣大職工群眾辦了很多實事,解了很多難題。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縣總工會一幫人馬齊心協力,用心做事,以情感人,將促進困難職工的再就業工作做得風生水起,深受職工好評。
羅應琴:人生逆旅中感受溫暖
羅應琴是富民縣款莊鄉沈家村人,自幼因患小兒麻痹而身帶殘疾。2000年,她與丈夫離異,從此便與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羅應琴所在的富民縣糧油收儲公司也逐漸面臨窘境,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還算聽話,自己心理上有個依靠,日子再緊,只受有份工作,總能挺過難關。可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11月,迫于市場壓力,富民縣糧油收儲公司實行改制,不得已,羅應琴買斷了工齡,失業在家。那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工作沒了,母子倆的生存就此成了難題。
事已至此,她只得四處托人打聽找工作的事,自己也很費力地跑了很多家企業,可無一例外,都遭到了對方的婉拒。眼看著找工作無望,她決定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拼一拼。當時,鄉上一些小型手機配件專營店經營紅火,羅應琴決定自己也去闖一闖。不久,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羅應琴的手機配件專營店開張了。
也許是天意弄人,羅應琴孤注一擲開起來的小店經營慘淡,并未按她的預期獲得豐厚的利潤。一方面,自己沒有行業經驗,另一方面,身體條件限制,眼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小店就要瀕臨絕境,她陷入了絕望當中。
2008年年初,萬般無奈之下,她找到昆明市總工會,希望工會能幫她找份工作。昆明市總工會隨即與富民縣總工會取得聯系。在富民縣總工會,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劉洪波熱情接待了她。在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后,劉洪波告訴她,縣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將竭盡全力,幫助她解決生活難題。
得知羅應琴的殘疾證已經過期,縣總工會的幾位工作人員及時幫她到相關部門更換了新證,同時與縣民政局低保科取得聯系,及時為她辦理了領取低保的相關手續。此外,縣總工會還與當地教育系統工會負責人進行協商,很快為羅應琴的孩子落實了“獎優免補”政策。
面對羅應琴的就業問題,縣總工會幾位領導可謂費盡心思,前前后后跑了好幾家企業,對方總是面露難色,表示難以安排。
最終,縣總工會找到當地一家鈦礦廠。鈦礦廠老總聽了情況介紹,對母子二人的狀況極為同情,當即決定給予他們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可今年年初,鈦礦廠因經營不善倒閉了,母子二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便也沒了著落。
目前,羅應琴在當地一些生產農特產品的小廠里打零工,每天有3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能維持母子二人的生活。
對于羅應琴母子的生活狀況,縣總工會一直比較關注。在得知他們母子目前的狀況后,縣總工會再次與糧食系統工會的負責人取得聯系,要求他們對羅應琴母子的住房、生活等問題給予持續關注,如果遇到困難,應及時提供幫扶。
劉洪波介紹說,近期,富民縣總工會將著手成立職工技協,縣總工會打算利用職工技協的平臺給羅應琴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以便幫助她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李福:就業路上顯真情
一天,一個中年男子滿臉愁容地找到縣總工會。見到縣總工會法律生活保障科科長李文忠時,男子顯得有些緊張,結結巴巴地道明來意:“我想找份工作,只要有口飯吃,我一定不挑不揀。”
李文忠笑臉相迎,趕忙招呼他坐下,隨即泡了杯熱茶遞到他手上,情緒稍微緩和之后,他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男子叫李福,今年53歲,是本地的一個農民。20多年前,他與妻子離異。家庭破裂之后,自家的地再也無心耕種,從此,他就常年四處飄泊,打工謀生。以前,自己年輕力壯,從一個建筑工地到另一個建筑工地,搬磚抬石頭,千的都是重體力活,也沒怎么為生計發愁。在他看來,只要能有一份收入,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可如今,自己上了點年紀,體力已大不如從前,再到工地上找事做,包工頭們往往只是搖頭,不是覺得他年紀大,就是嫌他沒技術。
其實,20多年來,李福并沒有太多打算,隨著村里青壯勞力四處奔波,他總自豪地對人說:“x x路是我們修的,xx橋是我們修的。”因為憨厚老實,相熟的包工頭總愿意帶著李福一起干,而李福,從來只知道埋頭干活,不挑不揀,簡單糊口就已心滿意足。
直到自己不再年輕,謀生碰壁,他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年輕時沒有學門手藝。如今工作難找,可生活還得繼續,不得已,他這才壯著膽子找到了縣總工會。
李文忠翻開自己的工作聯系冊,開始逐個打電話。在他看來,縣內一些企業也許能幫忙解決李福的就業難題。富民縣萬達公司副總經理接到電話當即表態:“工會介紹的人,我們放心,把人領過來就是了。”
見李福本人憨厚老實,又孤苦無依,公司很快給他安排了一份簡單輕松的工作:燒鍋爐。
再不用為生計發愁,李福的心也就安頓下來。到公司不久,李文忠又找到他了解工作情況,他樂呵呵地握著李文忠的手說:“感謝工會的幫助!我對這份工作真的很滿意!”
黃麗娟:生活中陽光重現
今年以來,由于市場不景氣,加之體制掣肘,原富民縣黃磷廠破產倒閉了,一時間,廠內400多名職工流向社會。黃麗娟就是這些職工之一。
30歲左右的黃麗娟一直在黃磷廠工作,工作上任勞任怨,深得大家好評。廠子破產,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大家都沒料到來得這么突然。回到家里,黃麗娟顯得手足無措。
小孩才上六年級,丈夫在村里幫人守水庫,每月僅有80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黃麗娟的失業讓一家人的生活大成問題。以前,雖然廠里效益不好,但自己總算有份工作,只要兩口子勤勤懇懇,節儉持家,還能勉強支撐。現在,工作沒了,自己又沒其他技術,她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被一片難以抹去的陰霾籠罩著。
眼見女兒沒了工作,家庭負擔一天天加重,黃麗娟的老父親再也坐不住了,他找到了縣總工會。
黃麗娟的父親與工會可謂是“老相識”了。罩在上世紀50年代,他曾兩次被評為昆明市市級“勞模”。平時一來二往,他與縣總工會李文忠等人早已相識。老朋友相覓,他說又要“麻煩”工會了。
聽了黃麗娟的情況介紹,李文
忠首先與富民縣新農飼料添加劑有限公司進行聯系。因為該公司規模大,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已成功吸納了縣內大約1500名左右的農民工。而且,公司工會成立較早,與縣總工會聯系比較密切。
公司一位副總經理接到電話,當即找來人事部負責人,商量為黃麗娟安排工作。沒過幾天,黃麗娟就被安排到公司的選料車間工作,月薪1000元左右。
廖畢紅:傾情幫扶暖人心
“我原是昆明市絨布廠職工,如今失業在家,和老伴只能靠低保維持生活,想請工會幫忙介紹份工作。”今年7月27日,一位叫廖畢紅的老人來到富民縣總工會請求援助。
據廖畢紅老人介紹,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在玉溪,一個在昆明,都靠打工謀生。但工作很不穩定,每個月辛辛苦苦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除去房租和伙食費,已所剩無幾。
廖畢紅和老伴就住在縣城的安居房里,兩個老人每月領著500左右的低保,生活比較艱難。縣總工會的工作人員見此狀況,隨即與富民縣瑞呈飼料添加劑公司的領導進行聯系,希望公司能為廖畢紅提供一個就業崗位。
公司很快答應與廖畢紅本人見面。得到答復,李文忠騎上摩托就把他送到了公司。在李文忠看來,自己接觸了許多下崗失業人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沒有自信。一些下崗失業人員在一般的社交中都顯得顧慮太多,畏首畏尾,更不用說到企業面試了。他認為,自己帶他過去,一方面是為他打氣,另一方面也好促成這個事情。
公司領導對廖畢紅的個人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是考慮到了一個不利因素,他住的地方離公司太遠,騎車上班的話,費時太多,畢竟他年紀大了,可能難以承受。李文忠仔細一想,確實如此,并非公司借口推脫,便帶著廖畢紅離開了公司。
隨后,縣總工會幾位工作人員將廖畢紅推薦到了富民縣品世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對他的處境很同情,對工會的推薦也比較信任,于是把他安排到了精選生產線,主要負責一些農特產品的初選工作。由于工作輕巧,不需太多體力,廖畢紅覺得自己能夠承擔,便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可干了一個月后,他突發高血壓住院,不得已放棄了品世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
出院后,廖畢紅情緒有些沮喪,打算放棄找工作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再次麻煩縣總工會的工作人員。這時,恰逢縣總工會與縣勞動局聯合搞“公益性崗位”,見廖畢紅的就業問題一直未能解決,縣總工會的領導決定幫他物色一個“公益性崗位”。最終,廖畢紅被推薦到縣委機關幼兒園從事門衛工作。這對于他來說,算是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了。
眼見工會不厭其煩地幫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廖畢紅又找到工會,希望工會幫他在昆明打工的兒子也找份合適的工作。他說:“我知道,自己實在不好意思一次次麻煩工會,但兒子在昆明快混不下去了,還想請工會幫幫忙,在富民縣城給他謀個差事。能維持生活就行。”
目前,在縣總工會工作人員的多方努力下,廖畢紅在昆明打工的兒子已回到富民縣城,并到了保安公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