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十大語文差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用《論語》中的這句話歡迎全球來賓。然而節目主持人卻將le,誤讀成了yue。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讓生僻詞匯“三聚氰胺”家喻戶曉。“氰胺”應讀qing an,但不少人誤讀為qing an。
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用到“震撼”一詞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確詞應為“震撼”。“撼”為手旁,義為以手搖物;“憾”為心旁,義為心有缺失。兩者形近而義殊。
旅游景點愛用繁體字書寫名人故居的說明牌,卻往往將“故里”誤寫為“故裹”。
新聞報道中容易混淆的詞是:狙擊,阻擊。“狙擊”是進攻性的偷襲,“阻擊”是防御性的陣地戰。
社會機構稱謂中,“非營利機構”常被誤寫為“非盈利機構”。營利是指主觀上謀取利潤,盈利是指客觀上獲得利潤。
出版物上容易用錯的詞是:期間。如:“期間,我參加了一次考試”。“期間”不能單獨放在句首使用,應該寫成“其間”。
出版物上容易混淆的成語是:“望其項背”和“望塵莫及”。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懸殊。
財經術語中,“存款準備金率”和“存款準備金利率”有時會被新聞媒體混為一談。
近年來紅學研究中的“索隱派”一再被講壇學者們誤稱為“索引派”。“索隱”是指鉤沉索隱,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實,而“索引”專指圖書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