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 泉
陜西早在幾年前就曾雄心勃勃地提出組建陜西鋼鐵集團的計劃,但遺憾的是,由于當時各方意見不統一,陜西鋼鐵行業的這一宏偉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據了解,目前陜西的這3家鋼鐵企業僅擁有500多萬噸粗鋼、鋼材綜合產能。全省沒有一家特別有優勢的企業,3家企業中,龍鋼的產能最大,但也僅有300多萬噸。也正是因為沒有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陜西組建省級鋼鐵集團的任務非常艱巨。
整合鋼鐵業前路漫漫
根據《陜西省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陜西省將漢中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漢鋼”)、陜西略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略鋼”)、陜西龍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鋼”),3家組建成陜西鋼鐵集團。
時至今日,設想中的陜西鋼鐵集團非但沒有組建起來,反倒重組難度愈來愈大。
略鋼目前已被陜西一家民營公司收購,變身為民營企業了。改制后的略鋼的年產鋼能力也由過去的30萬噸左右上升到了100多萬噸。另一家地處漢中的鋼鐵企業漢江鋼鐵廠也于2000年進行了改制。
改制后的漢鋼公司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以靈活的經營體制和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迅速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的改造與擴建,很快就讓這個面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如今漢鋼已發展成為集礦山開發、生鐵冶煉和軋鋼、焦化、鐵合金等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2006年,漢鋼又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重組漢中鋼鐵廠、漢中鐵合金廠、漢中化工總廠和略陽水泥廠等多家企業,組建成漢中鋼鐵集團,并躋身中國工業企業500強。
起步于1958年渭北高原黃河邊上的龍鋼原來也是一個縣辦企業,原名韓城煉鐵廠,1984年由地區劃歸為省屬企業。2002年10月組建起集團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80余億元總資產、年產值過百億元、目前陜西省域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和全省鋼材銷售業的“龍頭”。
位于西安市區紅光路上的西安鋼鐵廠,曾經是陜西冶金行業的支桂企業之一,后來由于資金短缺、歷史債務沉重和冗員包袱等原因陷入困境,無奈于1997年停產。當地政府為了幫助西鋼重新振興,幾次通過招商引資尋求合作伙伴,先有民營企業安馨園公司人駐托管,后又有西北鋼鐵行業最具實力的酒泉鋼鐵集團來搞兼并。但由于種種原因,結果都半途夭折,不了了之。
2005年,陜西省國資委經過調查研究后決定,由陜西龍門鋼鐵集團公司作為新的戰略合作伙伴對西鋼進行托管和資產重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和相互磨合后,正式組建了龍鋼集團西安鋼鐵有限公司。新組建的公司在妥善安置職工和積極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很快恢復了生產,隨后又籌集投資3億多元,對陳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建起一條50萬噸高速線材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的建成投產,不僅使龍鋼集團的產品涵蓋了建筑鋼材中所有的規格品種,也結束了陜西鋼鐵工業無高速線材的歷史。對于早已資不抵債的陜鋼,陜西按照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則對其實施了破產。
陜西鋼鐵產業不容樂觀
作為陜西省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2008年陜西鋼鐵工業產值達319億元,占全省工業產值的4.4%,鋼鐵總產能650萬噸,鋼材500萬噸,在滿足省內市場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裝備水平低。如目前陜西僅有的三家鋼鐵企業龍鋼、漢鋼、略鋼共有高爐12座,平均容積486立方米,轉爐7座,平均爐容56噸,與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平均高爐容積800立方米、轉爐平均爐容85噸相比,明顯落后。二是產業規模小。如2008年全省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305萬噸、501萬噸,生產能力分別為650萬噸、750萬噸,在國內各省市排名第27位,產業規模在全國所占比重仍不足1%。而且現有鋼鐵企業產能均未達到《0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中要求的500萬噸以上水平。三是產品結構單一。如陜西當前生產的鋼材產品80%屬于普通建材,其余均為熱軋窄帶材。鋼種為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鋼,沒有優特鋼材品種。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使得陜西鋼鐵企業稅后利潤率遠低于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平均水平,缺乏市場競爭的實力。
與此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鋼材需求量大幅下降,國內鋼材價格也因需求減少出現急劇下跌,陜西鋼鐵企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組建陜西鋼鐵集團勢在必行
根據漢中市發改委提供的材料顯示,目前漢鋼與略鋼的年產均不足300萬噸,因此,整合兩家鋼鐵企業勢在必行。
漢鋼盡管有河北唐山寶業集團支撐,但仍難改變“外鋼”霸占陜西特鋼市場的格局。即使是已被列入陜西省“十一五”規劃之中的龍鋼集團,也未能改變這一現狀。據了解,龍鋼在2008年的生產業績是:鋼坯203.89萬噸,生鐵200.68萬噸,鋼材200.06萬噸,銷售收入120億元,實現稅金4.2億元。而2009年,龍鋼則提出的產鋼、鐵材目標各為336萬噸,銷售收入140億元。
盡管如此,豐富的鐵礦石儲藏卻讓陜西鋼鐵企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據了解,陜西的鐵礦石資源主要集中在商洛及漢中地區,保有儲量5.78億噸,其中工業保有儲量4.23億噸,而這也為陜西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資源保障。
目前陜西省的鋼鐵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全省的消費需求,所以每年都得從外省引進大量的鋼材。而陜西現有的3家鋼鐵企業主要生產棒線材,即便是這些建筑用材也需要從外省購買一些,本省無法生產的板卷、中板等鋼材更是需要從外省購賣。
據了解,為推進陜西省鋼鐵工業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陜西省發改委一方面協調有關部門,加快龍鋼集團鋼鐵系統優化技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盡快啟動兩座1280立方米高爐項目建設,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另一方面,先后2次赴漢中,就如何加快推進漢中鋼鐵技術改造、產業升級與漢中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企業反復磋商,確定由漢中市政府牽頭,提出災后恢復重建鋼鐵技術改造總體設計方案。
陜西鋼鐵產業的整合最終將指向“形成千萬噸級的鋼鐵集團”。而且當地政府已經和首鋼、中金等公司就鋼鐵企業的重組整合進行了接觸。按照《方案》的要求,漢中市已成立了漢中鋼鐵集團管委會,并簽訂了《漢中鋼鐵資源整合框架協議》。
據陜西省發改委工業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陜西鋼鐵集團組建分兩步走,首先是由位于漢中市的漢鋼、略鋼以及漢中市國資委共同出資成立生產規模達500萬噸的新漢鋼集團,并整合相關資產。然后在此基礎上,新漢鋼集團與龍鋼進行重組,最終設立陜西鋼鐵集團。
以漢中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達才為組長的漢中市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形成。
目前,漢中兩家鋼企的整合工作已經開始進行,新漢鋼集團管委會已經成立,漢中市國資委、略鋼、漢鋼分別出資2億元,用于建設新生產線的啟動資金。
“現在正是過渡期,雙方正在互相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資產評估,在簽訂完合并協議書后,一切將會逐漸明朗。”漢鋼辦公室主任羅章忠說,“現在才剛剛簽訂完框架協議,雙方均同意重組,并且確定了重組的方式,即通過第三方公司的形式,進行重組”。
全力打造陜西鋼鐵產業基地
根據《方案》的規劃,陜西鋼鐵產業將進一步優化布局,建設兩大基地。據介紹,陜西將加快建設韓城鋼鐵產業基地。以龍鋼為依托,實施改造和產能置換,積極推進龍鋼煉鐵、煉鋼和軋鋼系統的技術改造,完善精料入爐、富氧噴煤、鐵水預處理、路外精煉、連軋、控軋和控冷等先進工藝。加快建設2×1280立方米高爐、3×120噸轉爐、2×10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100萬噸/年全連軋棒材等項目。延伸產業鏈,配套建設建筑鋼材、板帶材、優質中小型材等項目,構建陜西乃至西北地區高強度抗震建筑鋼材生產基地。
陜西還將支持漢鋼、略鋼按照災后重建規劃,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的基礎上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實施2×2500立方米高爐、2×200噸轉爐、2×150噸LF爐外精煉爐、100萬噸/年棒材、80萬噸/年高頻焊管、100萬噸/年中厚板、30萬噸/年不銹鋼煉軋等生產線建設項目,完成煉鐵、煉鋼、軋鋼生產系統工程改造。重點發展合金鋼、彈簧鋼、優質結構鋼、工磨具鋼等產品,建設新型優特鋼生產基地。
未來幾年內,陜西還將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組建上市公司等手段,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努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并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積極向周邊地區輻射發展,延伸產業鏈,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實現規模生產和經營,促進鋼鐵產業集群發展,增強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同時,陜西還將進一步促進裝備、汽車、家電等相關產業發展,帶動鋼鐵產品消費和產業升級。并加強鋼鐵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適應和促進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積極鼓勵和支持鋼鐵企業與相關領域用鋼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