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風
2009年,為了紀念盲文發明者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美國發行了一枚紀念銀幣。
銀幣正面中央圖案為一盲童在用布萊爾盲文進行學習,其上為布萊爾盲文,右邊為美國拉丁文格言“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上下邊緣分別為國名和面額;背面為中年布萊爾肖像,其右為美國英文格言“In God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下邊緣為布萊爾姓名。
布萊爾于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里,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可憐的他就此雙目失明了。
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后來又送他去讀書。1819年。布萊爾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那時,盲生的課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還得依靠口授。
在他4歲時,就被送到住宿學校學習一套每個字母或數字由六個凸點組成的點字系統。當時仍是舊式點字機,主要是一根尖筆與一個木制的球形把手。他覺得最難的是,必須從右到左點字,這是因為凸點是由向下壓出,翻過來才能閱讀,因此從右到左“寫”字,翻過來才能從左到右讀字。
1821年的一天,學校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范一種“發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
年僅12歲的布萊爾聽完這個報告后,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此后,布萊爾開始一心研究這種盲文。
1824年,剛滿16周歲的布萊爾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么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
1829年,布萊爾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爾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爾不得不與保守勢力進行頑強斗爭,最后抑郁成疾。
直到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學校才被迫采用受人歡迎的布萊爾點字。消息傳到布萊爾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辛勤勞動成果終于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就去世了,年僅43歲。
布萊爾逝世后,他發明的6點制盲文逐漸為世人承認。1887年,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這時,他已逝世35年了。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布萊爾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他創造的6點制盲文為世界盲人帶來了光明。
為了紀念這位為盲人創造了光明的偉人,法國政府和世界各國盲人協會共同捐款,在布萊爾出生的村莊豎了個路碑——“布萊爾”街,還在村里修建了布萊爾紀念館。
20世紀50年代,法國政府將布萊爾的遺骸遷至巴黎市萬神廟。這里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英雄的安葬地,廟前的巨幅標語上寫著這些偉人為全人類做出的重要貢獻。
與他們一樣,路易·布萊爾的功績也將永遠鐫刻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