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紅等
“菌農樂”幫農民增收“保石捷”助產業發展
王敬紅
吉林省蛟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深入調研,積極開發新的貸款品種,有力地促進了蛟河市地方經濟和特色產業的發展,也給蛟河聯社帶來了良好收益,真正達到了“社農雙贏”的目的。
蛟河市黃松甸鎮和天崗鎮素有“全國黑木耳之鄉”和“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面對這兩個特色產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蛟河聯社黨委成員和信貸營銷員多次深入業戶中間走訪,細致了解貸戶資金需求情況,結合兩項特色產業的經營周期和特點分別開發了“菌農樂”貸款和“保石捷”貸款,經過近三年的運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截止7月25日,累計發放“菌農樂”貸款26592萬元,“保石捷”貸款13330萬元。
如今,黃松甸鎮已建成占地2萬平方米的省內最大的食用菌批發市場,來自省內外的200余家食用菌批發商長年在此經營。“黃松甸”牌黑木耳已遠銷北京、上海等20多個城市以及美、日、韓等國家,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黃松甸地域經濟的主打產業。天崗鎮至目前已注冊300余家石材企業,年銷售石材收入近2.5億元,解決了7000 余名富余勞動力,有力推動了地方石材產業的發展,“天崗石材”已成為天崗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目前,蛟河聯社正繼續加大對“菌農樂”和“保石捷”兩個貸款品牌的精細化管理,由農村信用社牽頭組建了黃松甸鎮食用菌商會,制定了準入條件和協會章程,為品牌的保護和防控風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誠實守信,信譽度好的石材業主提高授信額度,如今,單戶最高授信額度已達500萬元,基本滿足了石材業戶的資金需求。
柳河縣農村信用聯社在農村布設ATM機
鄭成高
為方便廣大持卡用戶的需要,柳河縣聯社成功在農村市場布設ATM機,并于10月13日試運行,實現了對客戶的24小時服務,引領當地農村金融市場電子銀行業務。
自2003年,國務院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以來,柳河縣農村信用社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各項工作穩步開展,科技投入逐年加大,正在向現代化銀行邁進。
2005年實現全省綜合業務系統的成功上線,實現了全省農村信用社業務的通存通兌;2007年末成功發行吉卡,實現了“吉卡在手、財富擁有”的夢想;2008年末在縣城內首臺ATM機投入使用,不斷加快電子銀行業務發展;與20多個特約客戶協商,成功安裝了POS機,實現了刷卡消費。
今年下半年,在各方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經反復試驗及考察,柳河縣聯社又有一個大舉措——在縣內較大鄉鎮中再次新布設4臺ATM機。分別布設在柳河鎮內以及另外兩個較大鄉鎮——三源浦鎮和孤山子鎮,這兩個農村鄉鎮分別布設了1臺ATM機。
柳河縣聯社成為在縣內農村金融市場首家布設ATM機的金融機構,真正實現了提高農村信用社服務功能,加快電子銀行業務建設,引領農村金融市場,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