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親眼目睹“人彈”殘骸
本報赴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邱永崢 郝洲
2日,《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傷者。
12月2日,一名自殺炸彈襲擊者襲擊了巴基斯坦海軍總部,造成包括襲擊者在內2死11傷,其中包括一名海軍安全官員。《環球時報》特派記者在事發后第一時間趕到海軍司令部爆炸現場和巴基斯坦醫學科學院急診中心,采訪了在自殺爆炸中受傷的傷員。
在爆炸現場執行封鎖任務的警察總監艾迪費爾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當地時間2日下午13時35分,一個身穿白色巴基斯坦傳統服飾、外罩黑夾克、頭戴白帽子的少年突然從一輛黃色的轎車上沖下來,直奔巴海軍司令部大門而去。一名海軍安全官員趕緊喝令他止步,接受搜身檢查,但少年毫不理會直撲海軍司令部第一道哨卡,并隨之拉響隱藏在夾克下的自殺炸彈。劇烈的爆炸造成包括少年和海軍安全官員在內2人死亡,11人受傷,其中包括5名海軍官兵。艾迪費爾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人員死亡情況時表示“死亡1人”,因為他直言不諱地說,襲擊者“簡直不是人”。由于第一道安全線距離海軍司令部大樓尚遠,所以沒有對巴海軍司令部建筑造成任何損失,但爆炸現場到處是玻璃碎片、人彈碎片等殘骸。巴海軍發言人穆比恩-巴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軍司令已經下令給那位舍身阻止自殺爆炸的海軍安全官員家屬100萬盧比的撫恤金。
《環球時報》記者搶在各家媒體之前趕到巴基斯坦醫學科學院急診中心,采訪送到那里接受救治的3名傷員。急診中心主任穆罕默德-納賽爾告訴本報記者:“急診中心一共接收了三名傷員,他們分別是5歲的男孩喬納-辛、30歲的阿比德和40歲的里法特-穆罕默德,其中阿比德右腿輕微炙傷,經過處理后已經出院,而小男孩因為頭部是貫穿性重傷,有生命危險,已經轉到伊斯蘭堡的兒童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穆罕默德隨后為《環球時報》記者提供了一份三名傷員詳細的收治報告。
巴基斯坦海軍司令部的警戒相當森嚴。五天前,《環球時報》記者為采訪巴基斯坦空軍反恐戰爭而路過爆炸發生現場,當時看到,不論是人或者車要進入海軍司令部,至少要接受四道安全防線的盤查,每道安全防線均由安全官員、海軍陸戰隊和便衣安全人員組成,就連《環球時報》記者途經其大門也得出示護照,而巴基斯坦人則要核查身份證、工作證,或者里面聯系人的電話。另外,載有重機槍的突擊巡邏車每隔五分鐘就能看到一輛。事實上,由于巴基斯坦空軍司令部與海軍司令部只隔一條不到6米寬的馬路,所以進入海空軍司令部大門其實要經海空軍雙層保衛核準才可以。
然而,即便防衛如此森嚴,自殺爆炸仍然發生。對此,巴海軍發言人穆比恩上校解釋說:“我們已經采取了一切的預防措施,但一切仍有可能。”事實上,早在一周前,也就是巴基斯坦宰牲節前,就有知情者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至少有兩名自殺襲擊者已經潛入伊斯蘭堡,你們一定要小心。”當《環球時報》記者向這位知情者詢問可靠性時,他很肯定地說:“比較準確。”這位知情者還說,在宰牲節期間,一般不會發生恐怖襲擊,過了節后要注意安全。
事實上,《環球時報》記者在此次采訪中也發現,巴軍的許多總部機構盡管看似防衛森嚴,但仍有不少的漏洞,比如說《環球時報》記者曾隨一民用車輛深入某處總部,中途除了路障外,居然沒有看到安全人員核查我們所乘車輛,以至于巴基斯坦司機都連稱“不可思議”。當然,在深入采訪中也感受到巴軍警保衛伊斯蘭堡的不容易,因為從白沙瓦、斯瓦特,以及現在戰斗發生的部族區來首都,由于是全程高速公路,行車也就數小時時間,如果城里有內應的話,那么自殺炸彈襲擊者隱身其間并不困難。
至于爆炸發生的時機,是在奧巴馬總統剛剛宣布向阿富汗增兵數小時之后,特別是奧巴馬總統強調,美巴有“共同敵人”,那就是極端分子,所以恐怖分子挑巴海軍司令部下手可能是一種警告。▲
環球時報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