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簡版歐盟憲法”的《里斯本條約》1日正式生效,這一天,歐盟首屆“總統”和“外長”走馬上任。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合作,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半個多世紀以來,歐洲人以極大的戰略耐心,歷經曲折、徘徊,不斷推進著一體化。從一個很小規模的“煤鋼共同體”起步,發展到今天的歐盟:27國的傳統邊界消失,16國使用同一貨幣,還有了共同部隊,現在又有了“總統”。
可能只有歐洲人才能切身體會到,這對他們的未來生活意味著什么。但如果把它放到數千年國家形成和邊界變動史中去觀察,就不難看出歐洲一體化影響人類政治文明的特殊魅力:它在嘗試用和平方式,解決曾經只有戰爭才能解決的問題。把27個民族國家聯合起來,以往唯一的手段就是軍事征服。
“一體化”這個詞在半個世紀前簡直就是烏托邦的同義語。若簡單概括,歐洲人最初是為了不再打仗而走到一起的。法國前總理曾這樣描述歐洲一體化創建者的初衷:“他們不是為了尋求友誼,他們只是為了制止戰爭。”
我們很容易理解歐洲人對戰爭的恐懼。在這塊并不大的土地上,近現代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還兩次把世界拖入戰爭深淵。歐盟如今的27個成員國中,幾乎沒有哪幾個彼此沒打過仗。
那些兵戎相見的歐洲先輩們絕不會想到,僅僅用了50多年的時間,在歐洲奉行了幾千年的“叢林法則”,就被27個有著不同歷史、文化和利益的國家所改變。因相互屠殺造成的民族仇恨在淡忘,想想當年歐洲陸地及大西洋上發生的那些事情,這么多民族國家可以在沒有外界強制力的情況下握手言和,朝著一個“大邦聯國”和平邁進。這不能不令亞洲這樣的地區詫異并羨慕。
在一體化的過程中,民主協商開始成為歐盟各成員國之間處理相互關系的基本方式,民族國家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這里,國際關系的準則開始發生變化。
無論有著怎樣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傳統,每個民族都渴望和平,厭惡戰爭,而摒除戰爭必須靠國與國之間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盡管歐洲模式很難被復制,但歐洲人在這方面的探索,為世界的和平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里斯本條約》生效后, 歐盟一體化的進程將加快,其對內對外的協調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這肯定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如何消化擴大的成果?如何協調更復雜的內部分歧?如何與外部打交道,直到實現共同外交政策?沒有哪一個不是勞神費力的任務。歐洲一體化的步伐因此可能會放慢,甚至還會出現停滯,但其進程已經不可逆轉。
不用操心內部打仗且不斷加強協商能力的歐洲,將會騰出更多的精力與世界其他力量競爭。世界必須準備和學會與一個更強大也更統一的歐洲打交道,中國尤其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
《里斯本條約》生效之際正值中歐領導人會晤剛剛結束,中歐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未來歐洲會在世界舞臺上扮演更重要、更強大的角色,這將有助于增強中歐關系的戰略性、全面性和穩定性。
中國人從骨子里不討厭歐洲強大,中國也愿意看到這個世界不被一支力量左右和主導。中歐攜手,將會使多極化的世界更加穩固。▲
環球時報2009-12-03